净慈寺
在今浙江杭州市西湖南之南屏山北麓慧日峰下。五代周显德元年 (954) 吴越国建,原名慧日永明院。北宋太平兴国二年 (977) 改名寿宁禅院。南宋建炎二年 (1128) 改为净慈禅寺。绍兴十九年(1149) 始改称净慈报恩光孝禅寺,简称净慈寺。周密 《武林旧事》 卷5: 净慈报恩光孝禅寺 “大抵规模与灵隐相若,故二寺号南、北山之最”。
在今浙江杭州市西湖南之南屏山北麓慧日峰下。五代周显德元年 (954) 吴越国建,原名慧日永明院。北宋太平兴国二年 (977) 改名寿宁禅院。南宋建炎二年 (1128) 改为净慈禅寺。绍兴十九年(1149) 始改称净慈报恩光孝禅寺,简称净慈寺。周密 《武林旧事》 卷5: 净慈报恩光孝禅寺 “大抵规模与灵隐相若,故二寺号南、北山之最”。
又名唐山、青山。在今河南叶县西南六十里澧河畔。《后汉书·高凤传》:高凤“乃教授业于西唐山中”。《隋书·地理志》:方城县“有西唐山”。
即半程汛。今山东临沂市北半程乡。民国《临沂县志》舆图作“半城”。村名。在江苏省新沂市西南部、新沂河东岸。属港头镇。人口 1500。相传古时此地为战场,城筑一半,故名半城。产小麦、稻、玉米。黄沙藏量大。
明洪武十八年 (1385) 改济宁府为州,属兖州府。治所即今山东济宁市。辖境包括今山东济宁、嘉祥、巨野、郓城等市县。清雍正二年 (1724)升为直隶州。1913年改济宁县。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降
即今江苏吴县西南藏书镇 (善人桥)。明嘉靖 《吴县志》 卷4: 县西有善人桥。清光绪 《江苏全省舆图》: 吴县西有善人桥市。民国 《江苏六十一县志》: 吴县西有 “善人桥镇”。
在今浙江慈溪县北。1941年6月,驻姚北庵东的日军三十余人出扰相公殿,新四军在相公殿以西伏击日军,打死打伤各八人。相公殿战斗揭示了开辟浙东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序幕。
在今福建武夷山市西南武夷七曲。《清一统志·建宁府》 “天柱峰”条下:三仰峰“上有碧霄洞,峰下有小桃源”。
在今四川邛崃市南二里南河乡什邡堂。早在南朝时,邛崃等地即设有瓷窑,烧青瓷,称为邛窑。至唐极盛。现存大小窑包十三座,各种窑具和陶瓷残片堆积如山。1936年曾被军阀乱掘盗卖,致使邛窑遗物流出国外。据198
在今湖北恩施市西北。《后汉书·南蛮传》 注引盛弘之 《荆州记》 曰: “昔廪君浮夷水,射盐神于阳石之 上。案今施州清江县水一名盐水,源出清江县西都亭山。” 北周置亭州。取此山以为名。
①在今江西丰城市东南龙门山下。《舆地纪胜》卷26隆兴府:龙湫“在丰城县龙门七宝禅寺之西,深处有石可以琢砚, 龙尾石之亚也”。《明一统志》卷49南昌府:龙湫“在丰城县西南三十里。众峰拗处, 内有蛰龙,
在今四川简阳市西南。《旧唐书·地理志》 贵平县: “旧治和仁城,开元十四年移治禄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