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龙坑长官司
明洪武五年 (1372) 改养龙坑宿征等处长官司置,属贵州宣慰司。治所即今贵州息烽县北养龙司乡。清以后废。
明洪武五年(1372年)改养龙坑宿征等处长官司置,治今贵州省息烽县北养龙站。属贵州宣慰使司。清属贵阳府。后废。
明洪武五年 (1372) 改养龙坑宿征等处长官司置,属贵州宣慰司。治所即今贵州息烽县北养龙司乡。清以后废。
明洪武五年(1372年)改养龙坑宿征等处长官司置,治今贵州省息烽县北养龙站。属贵州宣慰使司。清属贵阳府。后废。
十六国后凉吕光置,治所在浇河城 (今青海贵德县南)。寻为南凉秃发乌孤所取。后陷于吐谷浑。北魏废为浇河戍。《水经·河水注》: “河水又东径浇河故城北,有二城东西角倚。东北去西平二百二十里。宋少帝景平中拜
在今湖南石门县北十五里。《方舆纪要》卷77石门县:仙客山“高岩陡峻,一径萦纡”。
在今西藏类乌齐县西北类乌齐镇。清时设类乌齐宗。乾隆 《西藏志 · 事迹》: 雍正三年(1725) 升周瑛为四川提督。于次年春,抚插类乌齐一带番民。“类乌齐”,藏语意为大山。
即今湖北随州市西北九十六里青苔乡。清光绪 《湖北全省分图》: 随州西北有青苔镇。
即额尔德尼招。在今蒙古国前杭爱省哈拉和林西南。方观承《松漠草从军杂记》诗注曰:“厄尔得尼招,在喀尔喀王策令部内。厄尔得尼,宝也,招乃招提省文。地产金银,故称宝寺。寺前有元至正年梵文碑,文犹可辨。”清雍
唐贞元十二年(796)置,属安南都护府。治所在今越南黄连山省镇安附近。后废。唐贞元十二年(796年)置,治今越南安沛省镇安附近。后废。
唐天宝元年 (742) 改蓬州置,治所在大寅县 (今四川仪陇县东南六十里仪陇河西岸)。辖境相当今四川仪陇县及营山县大部地。至德二年 (757)改为蓬山郡。唐天宝初改蓬州置,治大寅县(今四川仪陇县南)。
即今辽宁开原市西北马仲河。亦名马桩河。明《全辽志》卷1:马鬃河在“城(开原老城)西二十里。……西南流入大清河”。《清一统志·奉天府一》:马鬃河“在开原城(老城)西二十里。源出吉林界雅秦峰,西南流入县境
战国魏邑。在今山东鄄城县东南。《战国策·魏策三》: 朱己谓魏王曰,“秦十攻魏,五入国中,边城尽拔; 文台堕,垂都焚,林木伐,麋鹿尽,而国继以围”。古邑名。战国魏邑。在今山东省鄄城县东南。《战国策·魏策
即今四川铜梁县东巴川河。《方舆纪要》卷69铜梁县“马滩河”条:“巴川河在县治南,水流曲折如巴字。”《清一统志·重庆府一》 “赤水河”条:“巴川河源出龙透山东北二十里, 至铜梁城北,环绕县治如巴字,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