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隆山
一名争秀山。在今甘肃榆中县西南十里。元太祖成吉思汗灵柩曾停放于此。
又称兴龙山。在甘肃省榆中县城西南。西北—东南走向。主峰海拔 3021 米。兴隆、栖云两峰东西对峙,中隔兴隆峡,有伸臂式拱形木桥连接。栖云峰上原有道教建筑,明、清时称其为小蓬莱、瑶池景,现存云龙卧桥、太白温泉、通天石柱等古迹。山中森林茂密,多原始林,有金钱豹等珍稀动物。古代誉为“甘肃之名山,兰郡之胜景”。辟有全国重点自然保护区。
一名争秀山。在今甘肃榆中县西南十里。元太祖成吉思汗灵柩曾停放于此。
又称兴龙山。在甘肃省榆中县城西南。西北—东南走向。主峰海拔 3021 米。兴隆、栖云两峰东西对峙,中隔兴隆峡,有伸臂式拱形木桥连接。栖云峰上原有道教建筑,明、清时称其为小蓬莱、瑶池景,现存云龙卧桥、太白温泉、通天石柱等古迹。山中森林茂密,多原始林,有金钱豹等珍稀动物。古代誉为“甘肃之名山,兰郡之胜景”。辟有全国重点自然保护区。
在今山东茌平县南古黄河上。北魏于此置四渎关,因四渎津为名。《水经·河水注》:“河水又东北流径四渎津,津西侧岸临河有四渎祠,东对四渎口。河水……始自是出,东北流径九里,与清水合,故济渎也。自河入济, 自
唐天宝元年(742)改辰州置,治所在沅陵县(今湖南沅陵县)。辖境相当今湖南沅陵、泸溪、辰溪、溆浦等县及吉首市地。乾元元年(758)复改辰州。
在今四川理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67保县: “蛇浴岭在县西北。宋乾道四年,风流部蛮作乱,保宁令张文礼闭绝蛇浴岭路,番从岭后斫生路入境攘劫,寻讨降之。”
又名丁家花园。在今山东潍坊市旧城北部胡花牌坊街。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清光绪十一年(1885)丁姜宝改建为私人花园。因建筑小巧玲珑,占地少,人喻之为“十个笏板”,清末状元曹鸿勋题名“十笏园”。廊内建有亭、
俗称上帝庙。在今辽宁盖州市城内西大街路北。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大殿前有雍正四年(1726)重修碑记。大殿面阔五间,庑殿式屋顶,梁枋及斗拱上均有彩画,檩下有墨书“大明洪武十五年四月二十九日吉日
即白朗宗。在今西藏白朗县东北。清乾隆《西域同文志》卷18:“西番(藏)语:巴,乳牛也。纳木,有也。牛多孳乳于此,故名。”
①即余英溪。在今浙江德清县西。《寰宇记》卷94武康县: “前溪在县 (治今武康镇) 西一百步。前溪者,古永安县前之溪也。” 《方舆纪要》卷91武康县: 前溪 “在县治 (今武康镇) 南。源出铜岘山,流
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区西南。《方舆纪要》卷76江夏县: 金沙州 “在城西南江滨。旧持此以障大江之冲啮。今洲移江溢”。
在今山东五莲县南。《清一统志·沂州府一》: 驼儿山,“ 《县志》: 山椒有石,如人负儿状,傅河发源于此。 山顶有秦王碑, 磨剑石”。
北宋置,属盐亭县。在今四川盐亭县北八十里鹅溪村。《舆地纪胜》 卷154潼川府: 鹅溪 “在盐亭县境。其地产绢。文与可诗云: ‘待将 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东坡诗云: ‘为爱鹅溪白茧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