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面山
①在今湖南资兴市东北,接桂东县界。《方舆纪要》卷82兴宁县:八面山“峭险壁立,延袤二百余里,登之可见郴、衡、吉、赣诸郡。又山中有上洞、中洞及雷家洞, 皆深险,素为贼窟。嘉靖末,‘瑶贼’黄积珠等据险肆掠,寻就擒。隆庆二年, ‘瑶贼’谢福通复猖獗于此,官军讨平之,因置堡戍于此”。
②在今湖南龙山县西南一百六十里。《清一统志·永顺州》:八面山“横亘百里,接四川酉阳州界”。
③在今江西井冈山市(茨坪)西北、湘赣交界处。海拔1800余米。为井冈山最高哨口,是通往湖南酃县(今炎陵县)的要隘。为五大哨口之一。南通大井,东通上井,十分险要。1928年10月设哨。现哨口遗址保存完好。
④在今四川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西北。《方舆纪要》卷69黔江县:八面山在“县西二里。山分八面。上有池,周回百顷,四时不竭”。
⑤在今四川洪雅县南。明嘉靖《洪雅县志》卷1:八面山“在县南,与峨眉山对峙,广长数十里。山有八面,视之如一”。《方舆纪要》卷72洪雅县“九胜山”条下:“八面山在县南三十里。峰峦高峻,黛色参差,八面如一,因名。”
(1)在江西省井冈山市茨坪西北,湘、赣二省交界处。海拔1800多米。为井冈山最高哨口,气势雄伟,是通往湖南炎陵县的要隘,为五大哨口之一。山上有小路两条,南通大井,东通上井,哨口设在两路交叉地。通往山下有一陡峭小路,十分险要。1928年10月设哨,现哨口遗址保存完好。当年红军构筑的石块胸墙和土木工事清晰可见。 (2)在湖南省资兴、桂东两市县境。为罗霄山脉分支之一,由石英砂岩等多种岩石构成。东北—西南走向。北连万洋山,南接骑田岭,东邻诸广山。一般海拔1000米以上,同名主峰(2042米)在资兴市东。植被茂密,多灌木丛,动植物资源丰富。盛产药材。山峭险壁立,延袤100千米。明嘉靖末,瑶人黄积珠等据险反抗官军。隆庆二年(1568年),瑶人谢福通起事于此。官军镇压后,置堡戍守。抗日战争时期为湘粤赣游击队活动中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