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僧祇

僧祇

①一作僧祗。在今马来西亚马来半岛之宋卡。据 《隋书·赤土传》: “其王居僧祇城。”

②亦译僧耆、层期。或以为专指非洲东岸的黑种人。昔大食人名非洲东岸之地曰僧祇拔儿,今尚有一小部地存其旧名,即桑给巴尔岛。僧祇拔儿犹言黑人之地。


猜你喜欢

  • 屏风屿

    又名火焰山。在今福建霞浦县东南。《闽书》: 火焰山 “在松山东南海中断屿,一名屏风屿”。明嘉靖三十八年 (1559) 倭寇犯境,参将黎鹏举等击败之于屏风屿。

  • 尚书谷

    在今河南洛阳市西北。《资治通鉴》: 唐宝应元年 (762),仆固怀恩等至洛阳北郊,击史朝义乱军,“转战于石榴园、老君庙,贼又败; 人马相蹂践,填尚书谷,斩首六万级,捕虏二万人,朝义将轻骑数百东走。怀恩

  • 白塉

    在今湖南华容县东南。《梁书·胡僧祐传》:大宝二年(551),侯景围巴陵,湘东王绎遣胡僧祐自江陵帅水师赴援,“至杨浦,(侯)景遣其将任约率锐卒五千,据白塉,遥以待之”。在今湖南省华容县东南。《资治通鉴》

  • 化峪河汛

    在今湖北竹山县东北化峪河西岸。民国《湖北通志》卷36竹山县:化峪河“《光绪舆地记》:在城东六十里。驻外委”。

  • 上隽郡

    南朝梁大同五年(539)置,治所在下隽县(今湖北通城县西北)。承圣三年(554)改为隽州。

  • 大阖山

    在今湖北武穴市东北。《清一统志·黄州府一》:大阖山“一名峇嵝山。《县志》, 山有五峰。曰嶙峮、曰翠屏、曰梵合、曰图密、曰嶛,环绕似墙宇壁立。前为飞龙岭,亦曰罡风峡。后曰海潮峰。峰之背曰

  • 安岳县

    北周建德四年(575)置,为普州治。治所在今四川安岳县北铁门山。《寰宇记》卷87安岳县:“本以邑地在山之上,四面险绝,故曰安岳。”隋大业初属资阳郡。唐武德二年(619)复为普州治。北宋开宝四年(971

  • 虎头冈

    在今安徽亳州市北二里。《方舆纪要》 卷21亳州: 虎头冈 “在州北二里。伏回数里,为城北之屏障”。

  • 广运堡

    在今广西平乐县东南六十里桂江东岸广运村。《方舆纪要》卷107平乐县:广运堡“即广运驿也。宏治中,以寇患筑城于此,为守御之备。正德三年,城始就”。即广运驿。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平乐县东南。明弘治中筑城。

  • 斜离岭

    在今广东遂溪县南。《方舆纪要》 卷104遂溪县: 斜离岭在 “县南五十里。高十仞,周二十里,突起二峰,势皆斜列。一名雷公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