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涛山
即招宝山。今浙江宁波市镇海区东北招宝山。《舆地纪胜》 卷11庆元府: 巾子山 “在定海县东北八里,与候涛山形势相望,为潮水入之屏障”。《方舆纪要》 卷92宁波府定海县: 招宝山 “在县城东北,本名候涛山,以诸蕃入贡停泊于此,因改今名。南临港口,屹然耸峙,极为要害。旧设台堠于此。今改设城堡”。
即“招宝山”。
即招宝山。今浙江宁波市镇海区东北招宝山。《舆地纪胜》 卷11庆元府: 巾子山 “在定海县东北八里,与候涛山形势相望,为潮水入之屏障”。《方舆纪要》 卷92宁波府定海县: 招宝山 “在县城东北,本名候涛山,以诸蕃入贡停泊于此,因改今名。南临港口,屹然耸峙,极为要害。旧设台堠于此。今改设城堡”。
即“招宝山”。
在今福建福清市南。《方舆纪要》 卷96福清县: 径江在 “县南三十里。《志》 云,江源有二: 一出故兴化县界金支大泽合渔溪; 一出黄蘖山北,过铁场边北流,并渔溪,合径港,南至绵亭,东抵乌屿门。又南至双
即今浙江兰溪市东北香溪镇。《清一统志·金华府》 “平渡镇” 条下: “又香溪镇,在县北三十里。元置灵泉乡巡司。”(1)古镇名。在今浙江省兰溪市北。元于此置巡检司,明设税课局。(2)今镇名。在浙江省兰溪
又名招苏城。在今吉林梨树县北八里招苏台河右岸。为金天德二年 (1150) 以后韩州城遗址。村名。在吉林省梨树县中部。属白山乡。人口800。因古城得名。主产玉米。梨桑公路经此。偏脸古城系辽、金时所筑,因
即今甘肃西部洪水坝河。《明史·地理志》肃州卫:“东南有红水,俱流入白水。”《清一统志·肃州》:红水“在州东南三十里。源出南山,北流合白水, 至下古城东南入讨来河。水有红色,故名”。村名。在甘肃省景泰县
唐贞元初建,属黎州。治所在今四川石棉县西北大渡河东岸。《新唐书·地理志》: 黎州洪源郡有廓清城。《寰宇记》 卷77黎州: “西至廓清县(城) 一百八十里,其城西临大渡河,河西则生羌蛮界。”唐贞元中置,
北魏置,在今河南新蔡县东北。《资治通鉴》: 南齐建武四年 (497),“豫州刺史裴叔业侵魏楚王戍”。即此。在今安徽省临泉县西。南朝齐建武四年(497年),裴叔业攻北魏楚王戍,为魏将傅永所败,即此。
即乌江。《方舆纪要》 卷70绥阳县: 涪陵水 “即乌江别名也”。
隋开皇十九年 (599) 置,属藤州。治所在今广西平南县东南大新乡大中圩。大业初属永平郡。唐属龚州。北宋开宝五年 (572) 废入平南县。古县名。隋开皇十九年(599年)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平南县东
东魏置,即今河南宜阳县西二十四里柳泉乡。《周书·司马裔传》: 大统十三年 (547),“攻拔东魏平齐、柳泉、蓼坞三城”。
在今江苏武进县东南八十里雪堰镇。清时移马迹山巡司驻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