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昌郡
北宋宣和二年 (1120) 赐南雄州为保昌郡。治所在保昌县 (今广东南雄县)。
北宋宣和二年 (1120) 赐南雄州为保昌郡。治所在保昌县 (今广东南雄县)。
唐武德四年 (621) 置,属林州。治所在今广西桂平县东南罗绣镇。六年 (623) 属绣州。北宋开宝五年 (972) 废入普宁县。古县名。唐武德四年(621年)析阿林县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东南
即维扬。又作维阳。今江苏扬州市或扬州府的别称。取 《尚书· 禹贡》: “淮海惟扬州” 中之二字为名。唐岑参 《万里桥》 诗: “成都与维阳,相去万里地。” 宋费兖 《梁溪漫志》: “古今称扬州为惟扬。
在今安徽亳州市东。清咸丰、同治间,曾为捻军据点。
古称普宁寺。在今山西五台县东北五台山台怀镇北隅显通寺左侧。明永乐初建。宣德年间重建。有山门、天王殿、大佛殿、藏经阁,殿内塑像俱全。寺后塔院有白色喇嘛塔一座,建于宣德九年 (1434),为印度高僧宝利沙
在今山西右玉县北二十七里红土堡村。《方舆纪要》卷44大同府:红土堡“嘉靖二十七年筑,万历二年增修。周一里有奇。堡西距右卫仅十五里,迤东则黄土、牛心、云阳诸堡也”。
又名新镇河、清溪河。即今四川马边、沐川、犍为等县境之马边河。民国常隆庆《雷马峨屏调查记》:马边河“发源大凉山中,经洼海流出河口,观菩而至马边,即可分段通航。更四十里至黄冈,又一百二十四里至清水溪为犍为
元至元八年 (1271) 升济州置,属济宁路。治所在任城县 (今山东济宁市)。旋徙治巨野县(今山东巨野县)。十六年 (1279) 升为路。明洪武元年 (1368) 复改为府,治所在任城县 (今济宁市)
①西周封国。姬姓。都沬邑(今河南淇县)。《史记·卫康叔世家》:周公平定武庚之乱后,“以武庚殷余民封康叔为卫君, 居河、淇间故商墟”。公元前660年,狄破卫,徙都曹(今河南滑县东)。前658年又徙都楚丘
即今广西博白县西南之南流江。《资治通鉴》:唐咸通四年(863),南诏陷交趾,蔡袭“幕僚樊绰携其印渡浮江”。胡三省注:“自白州博白县西南百里下北戍滩,出马门江,渡海,抵安南界。樊绰携印渡处,即此江。”
五代置,治所在今湖南永顺县东南老司城。元至元中改为永顺路。五代置,治今湖南省永顺县东南。宋为羁縻州,属荆湖北路。辖境相当今永顺县一带。元至元中改置为永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