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岩山
在今甘肃灵台县东三十里。《方舆纪要》卷58灵台县: 保岩山 “山势峭拔,回旋百折,巅有泾台,登之望见百里外。其下尝有云雾。又有温、冷二泉出焉”。
在今甘肃灵台县东三十里。《方舆纪要》卷58灵台县: 保岩山 “山势峭拔,回旋百折,巅有泾台,登之望见百里外。其下尝有云雾。又有温、冷二泉出焉”。
在今印度西海岸喀拉拉邦的坎纳诺尔附近。明 《郑和航海图》 有歇立。
在今山西长子县东南羊头山。《元和志》卷15潞州长子县: “神农城,《后魏风土记》 曰: ‘神农城在羊头山上,山下有神农泉,即神农得嘉谷之所。’”
即今下关。在云南大理市区西洱河北岸的旧城。《方舆纪要》卷117大理府:“府南三十里为龙尾关,亦曰下关。城有三门,皆控点苍、洱海之险,为拒守要地。”《清一统志·大理府》:龙尾关“当洱之尾,一名河尾关”。
民国间由白力登马族分出,驻牧地咱曲河(今青海称多县东扎曲河)流域。
明置,在今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东堆峰屯。明《辽东志》 卷9: 海西东水陆城站有 “柱邦站”。
唐武德二年 (619) 置,治所在新城县(今河南邓州市西北四十八里张村镇)。八年 (625)废。(郦zhí) 唐武德二年(619年)置,治新城(今河南邓州市西北张村)。辖境相当今河南省邓州市西北部。八
东晋咸康八年(342)立。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东九华山南。《宋书·礼志》:“北郊,晋成帝始立,本在覆舟山南,宋太祖以其地为东游苑,移于山西北。后以其地为北湖,移于湖塘西北,其地卑下泥湿,又移于白石村东。
①即司州。在今湖北安陆市。《寰宇记》卷132安州: “梁天监七年于此置南司州。后废州复为安陆县。”②东魏武定七年 (549) 改北司州置,治所在义阳郡平阳县 (今河南信阳市)。北周改为申州。③北齐置,
唐武德五年 (622) 置,属源州。治所在今越南义静省香山一带。贞观十三年 (639)废。
唐贞观二年 (628) 置,属羁縻轨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阿坝县境。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