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会昌峡

会昌峡

在今江西会昌县西北。《方舆纪要》卷88赣州府会昌县:会昌峡在“县西北百里。两山夹江,水流成漩,即湘洪水所经也”。


猜你喜欢

  • 昌五设治局

    1912年11月析安达厅置,属黑龙江省龙江道。治所即今黑龙江省肇东市西南昌五镇。1913年10月改为肇东设治局。1912年由昌五城分防经历设置,治今黑龙江省肇东市昌五镇。1913年改名肇东设治局。

  • 龙泉寺

    ①即今北京市门头沟区潭柘山腰之潭柘寺。始建于晋,原名嘉福寺。唐改名龙泉寺。金皇统时改名大万寿寺。俗名潭柘寺。②在今辽宁鞍山市东千山北沟中。为千山五大禅林中现存最大的佛寺。明《辽东志》卷1辽阳:龙泉寺在

  • 牛角坡

    又名牛坡山。在今湖南黔阳县西。《方舆纪要》卷81黔阳县“卧龙岩”条下:“牛角坡在县(治今黔城镇)西十里。坡连环如牛角。路通沅州。”

  • 以冲海子

    在今贵州安龙县南。《方舆纪要》卷121普安州“响水”条下:“以冲海子在州西南安所城南。周三里,深不可测。旁有石门,海子之水注入焉。”

  • 景华苑

    北宋东京 (今河南开封市) 旧城景龙门外。陆游 《老学庵笔记》 卷9载: “凌霄花未有不依木而能生者,惟西京富郑公园中一株,挺然独立,高四丈,围三尺余,花大如杯,旁无所附。宣和初,景华苑成,移植于芳林

  • 阿什哈达摩崖碑

    在今吉林省吉林市东南三十里阿什哈达屯松花江北岸的断崖绝壁上。为明代两摩崖刻石。第一碑刻于绝壁中部,坐北朝南,高出水面10米。此碑通高135厘米、宽70厘米,刻字三行。第二碑在第一处西侧40米处的山脚斜

  • 刘公堤

    亦作刘公堰。又名糜枣堰。即今四川成都市西北郊九里堤。《方舆纪要》卷67成都县“浣花溪”条下:九里堤,“宋乾德中圯,守臣刘熙古修筑,一号刘公堤”。

  • 恭顺州

    明嘉靖十二年 (1533) 改他朗寨长官司置,属元江府。治所在今云南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北十五里碧溪。恭顺系傣语 “岗顺” 的译音,“岗” 指中间,“顺” 为沃野,意即沃野中间的寨子。清顺治十八年 (16

  • 兖济道

    1928年由济宁道分置,属山东省。治所在济宁县 (今山东济宁市)。辖境相当今山东济宁、兖州、泗水、汶上、宁阳、嘉祥、金乡、鱼台、曲阜、邹城、滕州、枣庄、微山等市县地。1928年废。

  • 麻沙镇

    北宋宣和初置,属建阳县。即今福建建阳市西北麻沙镇。元废。当地盛产竹、楠、樟、梨、楮、松等,皆为雕版与造纸的优质原料。南宋书籍刻印业最为发达。祝穆 《方舆胜览》 云: “麻沙、崇化两坊产书,号为图书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