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伏牛山

伏牛山

①在今山西潞城县东南十五里。《魏书·地形志》:刈陵县有伏牛山。唐景云三年(712)黄龙见于此。

②在今山西沁县西三十里。《方舆纪要》卷43“铜鞮山”条下:伏牛山“山有龙泉,漳河源出焉”。《清一统志·沁州》:“昔人见神牛隐此,故名。”

③即金山。在今江苏镇江市西北七十里。宋《嘉定镇江志》卷6“伏牛山”条引《南徐州记》:“蒜山北江中有伏牛山。”《新唐书·地理志》 润州土贡:“伏牛山铜器。”《舆地纪胜》卷7镇江府:伏牛山“即金山。唐亦谓之伏牛山”。

④在今江西南城县西北盱江西岸。《清一统志·建昌府一》:伏牛山“在南城县北四十里。临江,下有市”。

⑤即天息山。在今河南嵩县西南。《元和志》卷6汝州鲁山县:“天息山,一名伏牛山。”《明史·地理志》嵩县:“西南有伏牛山,即天息山也。山有分水岭,汝水出焉。”

⑥在今四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东北。《隋书·地理志》彭水县:“有伏牛山,出盐井。”《元和志》卷30彭水县:伏牛山“在县北一百里。左右盐泉,今本道官收其课”。《寰宇记》卷120彭水县:伏牛山“在县东一百里。左右有盐泉。州人现置灶煮以充军用”。明、清时盐井之泉甚盛。


(1)在河南省西南部。西接熊耳山,东至方城缺口,呈西北—东南走向,为秦岭东段重要支脉。海拔多在 1500 米以上。最高峰鸡角尖(在西峡县东北边境),海拔 2212.5 米。玉皇顶(2212 米)、老君山(2192 米)、石人山(2153 米)、摩云垛(2075 米)等亦为著名高峰。山岭主要由花岗岩构成,两侧多为变质岩,主脊尖峭,北陡南缓,山势向东南降低。方城县东北南长约20千米,宽约8~15千米的“方城缺口”,为沟通华北平原和南阳盆地天然通道。黄河、淮河与汉水分水岭。中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气候、土壤、植被具南北过渡特点。胜迹有仙人洞、香岩寺、杏花山猿人遗址等。为全国重点自然保护区。(2)即“氐父山”。


猜你喜欢

  • 河南郡

    ①汉高帝二年 (前205) 改河南国置,治所在洛阳县 (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辖境相当今河南原阳、中牟二县以西,孟津、伊川二县以东,孟津至荥阳段黄河以南,汝阳、临汝、新密、新郑等县市以北地。东汉

  • 靖安县

    ①五代南唐升元元年 (937) 升靖安场置,属洪州。治所即今江西靖安县。《寰宇记》 卷106洪州靖安县: “取靖安乡以名县。” 宋属隆兴府。元属龙兴路。明属南昌府。民国初属江西浔阳道。1926年直属江

  • 丁壁镇

    在今山西高平县东南。《清一统志·泽州府》:丁壁镇“在高平县南三十里。有堡”。

  • 长星沟

    又名狄水河、七星沟。在今河北曲阳县西北,东南流经定州市南合古滱水。相当今孟良河。《水经·滱水注》:“滱水又东,右会长星沟,沟出上曲阳县西北长星渚。”《清一统志·定州》“长星沟”条引《旧府志》:“狄水河

  • 乌槎

    即今广东大埔县东南高陂镇。《明史·地理志》 大埔县:“西南有乌槎巡检司,后迁高陂。”

  • 容山长官司

    元置,属播州安抚司。治所在今贵州湄潭县东。明属播州宣慰司。万历二十九年 (1601)省入湄潭县。元置,治今贵州省湄潭县东。属播州宣慰司。辖境相当今贵州省湄潭县一带。明万历年间废。

  • 牢石坡

    亦名信石山。在今广西玉林市东南二里。《旧唐书·地理志》 南流县:牢州“以牢石为名。牢石高四十丈,周二十里,在州界也”。

  • 白田镇

    ①在今湖南岳阳市北。《资治通鉴》:五代梁开平四年(910),荆南帅高季昌败楚马殷兵于公安之油口,“逐北至白田而还”。又,后唐天成三年(928),“荆南败楚兵于白田,执楚岳州刺史李廷规”。皆此。②在今广

  • 安定关

    在今云南景东彝族自治县西北安定乡(鼠街)。《明一统志》卷87景东府:安定关“在府北一百五十里”。

  • 百丈溪

    即今四川名山县东南之名山河。《明史·地理志》雅州:“又有小溪,一名百丈河,至州界,俱合流于青衣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