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棉河
即今内蒙古鄂温克族自治旗南伊敏河。《清一统志·黑龙江》:济尔玛台河“在呼伦布雨尔东七十余里。源出东南库克齐尔摩多。又相近有伊棉河”。民国《黑龙江志稿》卷4《地理志·山川》 呼伦县:依奔河“亦作伊敏,《盛京志》作伊绵,《提纲》作依本,《纪略》作伊密。满洲语依棉,聚集也。县东二十里,《金史》谓之移米河。源出室韦山东北麓……入于海拉尔河”。
即今内蒙古鄂温克族自治旗南伊敏河。《清一统志·黑龙江》:济尔玛台河“在呼伦布雨尔东七十余里。源出东南库克齐尔摩多。又相近有伊棉河”。民国《黑龙江志稿》卷4《地理志·山川》 呼伦县:依奔河“亦作伊敏,《盛京志》作伊绵,《提纲》作依本,《纪略》作伊密。满洲语依棉,聚集也。县东二十里,《金史》谓之移米河。源出室韦山东北麓……入于海拉尔河”。
在今山西平陆县东北八政村。《清一统志·解州》 “金鸡堡”条下:八政堡“在县(按指平陆县旧治)东北三十里”。
即蒲矶山。今湖北蒲圻市西北赤壁山。
在今河南南乐县西。《方舆纪要》 卷16南乐县 “仓亭” 条下: “又县西三十里有操刀、留胄二营,相去六里。土人相传周武王伐纣,驻师于此。或曰,非也。宇文周灭齐,遣兵追高纬,此其故垒云。”
唐五代方镇名。唐光启元年(885)以河中节度使号为护国军,治所在河中府(今山西永济市西南蒲州镇)。辖境相当今山西三川河以南、太岳山及析城山以西地区,河南卢氏、栾川、灵宝等县,陕西大荔、韩城、合阳、白水
在今山东桓台县西二十三里小庞村东北隅。为龙山文化遗址。遗址高出地面2米,面积约3万平方米。分为居住区、制陶区和墓葬区。文化层厚2—3米。出土文物有新石器时代的石铲、黑陶罐,商周的陶器,秦汉的铜剑、铜铃
在今贵州兴义市西南百三十里鲁布革镇。清有把总驻防。
战国秦昭王五十年 (前257) 初作 “河桥” 于蒲津 (今山西永济市蒲州镇西南、陕西大荔县朝邑镇东黄河上)。其后西魏、隋、唐皆在此连舟为浮梁 (桥)。《新唐书·地理志》 河中府蒲州河西县:开元十二年
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辛店镇东。姜太公,名尚,字子牙,号太公望。因祖先封地在吕,尚从其封,故曰吕尚。辅佐武王灭商有功,封于齐。《史记·齐太公世家》 《集解》: “ 《礼记》 曰:‘太公封于营丘,比及五世
即今广西柳江县西北洛满乡。《方舆纪要》卷109马平县: 嘉靖间,韦金田起事,“二十四年,督臣张岳等会兵征之,分三哨并进,破雷岩、同银、平田、落满、都博等巢”。
在今云南大关县北十六里木家营盘村。清雍正六年 (1728) 于此置大关厅,雍正八年 (1730) 迁治翠华山 (今翠华镇老城)。十一年 (1733) 西移至养马坝 (今大关县)。“雄魁” 系彝语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