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

①春秋、战国时国名。在今河北蔚县东北代王城。《史记·赵世家》:“简子乃告诸子曰:吾藏宝符于常山上,先得者赏。诸子驰之常山上,求无所得。毋卹还,曰:已得符矣。简子曰:奏之。毋卹曰:从常山上临代,代可取也。简子于是知毋卹果贤,乃废太子伯鲁而以毋䘏为太子。”即此。战国初,为赵襄子所灭。

②秦亡后项羽封赵王歇置,都代(今河北蔚县东北代王城)。辖境相当今河北西北部,山西中部与北部,内蒙古土默特左旗和托克托县以东、阴山以南地区。后赵王歇改王赵(即常山), 另立陈余为代王,寻为刘邦所灭。

③汉高帝六年(前201)以云中、雁门、代三郡五十三县置,都代县(今河北蔚县东北代王城)。十一年,将云中郡划出,增辖太原郡及由云中郡东部析置之定襄郡。徙都中都(今山西平遥县西南);一说徙都晋阳(今太原市南)。景帝三年(前154)代国唯余太原一郡。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废。


古国名。(1)春秋时立。在今河北省蔚县东北。战国初为赵襄子所灭。后襄子以其地封其侄赵周为代成君。秦王政十九年(前228年)攻灭赵,赵公子嘉率其宗族数百人奔代,自立为代王。后六年,又为秦所灭。(2)西汉初同姓九国之一。高祖六年(前201年)以云中、雁门、代三郡五十三县置,都代县(今河北蔚县东北代王城)。十一年,去云中郡,以云中郡东部分置定襄郡,属代国;益太原郡,并徙都中都(今山西平遥县西南),一说徙都晋阳(今山西太原市南晋源镇)。辖境约有今山西省离石、灵石、昔阳以北和河北省蔚县、阳原、怀安等地。汉高后八年(前180年)刘恒以代王入为皇帝,即汉文帝。其后代国疆域日削,景帝三年(前154年)惟存太原一郡地。元鼎三年(前114年)国废。


猜你喜欢

  • 都匀府

    明弘治七年 (1494) 置,属贵州布政司。治所即今贵州都匀市。辖境相当今贵州都匀、凯里二市及麻江、平塘、独山三县和三都水族自治县地。1913年废。明弘治七年(1494年)置,治都匀卫(今贵州都匀市)

  • 内三关

    明代对沿内长城三个关的总称。即居庸关(在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北)、倒马关(在今河北唐县西北)、紫荆关(在今河北易县西北)。明代对沿内长城三个关的总称。即居庸关(今北京昌平区西北)、倒马关(今河北唐县西北)

  • 南陵

    又名见子陵。西汉文帝母薄太后的陵墓。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二十里白鹿原上太康村附近。《三辅黄图》 卷6: 南陵 “在霸陵南,故曰南陵”。在今河南省洛宁县北,陕县与渑池县界崤山上。崤有二陵,南陵为夏后皋之墓

  • 夜郎

    战国至西汉时国名。主要在今贵州西部及北部,并包括云南东北,四川南部及广西北部部分地区。国都旧址迄无定论。近年来在今贵州赫章县西北可乐民族乡古遗址中发现大量珍贵文物,品位甚高。可乐在彝文古籍中称为 “柯

  • 落牛滩

    在今四川云阳县东高坪乡 (故陵场) 一带之长江中。《水经·江水注》: “江水又东为落牛滩,径故陵北。江侧有六大坟。” 民国 《云阳县志》 卷5: “落牛滩即庙矶滩矣。滩之南岸石矶横出,俗名鸡翅膊。矶上

  • 桑觉拉山口

    一作桑久拉。在今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西南一百二十里。“桑觉”,藏语意为铜勺。“拉”意为山口。原属札布让宗,是自波林通往桑、葱莎、波林三多地区的山口通道。

  • 蜀山

    ①在今浙江余姚市东汇头乡南。元柳贯诗:“姚江东去蜀山青。” 即此。②在今浙江萧山市东北五十五里。《隋书·地理志》: 余杭郡盐官县 “有蜀山”。宋 《咸淳临安志》卷27盐官县: 蜀山 “在县西南二十七里

  • 东征阵亡烈士墓

    又称“小黄花岗”。在今广东广州市东南黄埔长洲岛黄埔军校旧址西南。1925年国民革命军为消灭盘据在东江一带的陈炯明等军阀的残余势力,先后两次东征。同年12月,军校在附近山岗修建大型墓园,以安葬为国捐躯的

  • 古道径营

    在今广东高明市(高明镇)西北。《方舆纪要》卷101肇庆府高明县:古道径营“在县(治今明城镇)北,接高要县界”。

  • 大游山

    又名游子山。在今江苏高淳县东三十七里。宋《景定建康志》卷17:大游山“上有石坛。《旧经》云:昔孔子适楚,尝经此山”。在江西省婺源县和景德镇市交界处。据传古时有凤凰在此栖息,故旧称凤凰山。山上有大安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