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济桥
在今江西高安县城东,跨锦江西岸。《方舆纪要》卷84瑞州府高安县:仁济桥“在府治东。旧有浮桥,宋淳熙十二年,改建石桥于两岸。作石堤以摄悍流,垒八墩于深渊,以酾水势。墩之上架木为梁,甃以石版。梁之上覆以厦屋六十余间,往来者便之。后修废不一,元季毁于兵燹。明弘治九年,因旧址复建,长数十丈,屹为津要”。《清一统志·瑞州府》:仁济桥“在府治东。宋淳祐中建,名惠政。元大德中重修,改名。赵孟頫记,本朝康熙六年重建”。
在今江西高安县城东,跨锦江西岸。《方舆纪要》卷84瑞州府高安县:仁济桥“在府治东。旧有浮桥,宋淳熙十二年,改建石桥于两岸。作石堤以摄悍流,垒八墩于深渊,以酾水势。墩之上架木为梁,甃以石版。梁之上覆以厦屋六十余间,往来者便之。后修废不一,元季毁于兵燹。明弘治九年,因旧址复建,长数十丈,屹为津要”。《清一统志·瑞州府》:仁济桥“在府治东。宋淳祐中建,名惠政。元大德中重修,改名。赵孟頫记,本朝康熙六年重建”。
即今山东陵县西北土桥镇。旧属德州。清光绪《山东通志》卷1《舆图志》:德州东南有土桥街。
西魏废帝二年 (553) 改南安郡置,为始州治。治所在普安县 (今四川剑阁县)。隋开皇三年(583) 废。大业三年 (607) 改始州复置。辖境相当今四川梓潼、剑阁二县及江油市东北地。唐武德元年(61
北宋置,属永新县。即今江西永新县西北三十五里沙市乡。(1)在江西省永新县西部。面积80平方千米。人口1.8万。镇人民政府驻沙市,人口 1310。明宣德年间陈姓自今湖南省攸县徙此定居,初名沙溪,形成集市
又名东岳寺。在今四川峨眉山市北五里大庙乡飞来岗上。清道光《峨眉县志》卷2:“飞来冈在县北大庙后,有飞来殿。殿内有唐宋家庆楼、吕纯阳仙笔。”寺始建于唐,宋淳化四年(993)和元泰定四年(1327)两次大
亦作夹滩寺。在今辽宁大洼县东东风镇。清光绪 《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 海城县图: 西有夹滩寺。
辽置,属大同府。治所即今山西天镇县。元属兴和路。明洪武四年(1371)属大同府,寻废。古县名。辽析云中县置,治今山西省天镇县。属大同府。元属兴和路。明洪武四年(1371年)改属大同府,寻废。
原名兴京陵,又称永陵。在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西北启运山南麓。为清朝关外盛京三陵(其余两陵为福陵和昭陵)之一。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改称永陵。占地1.19万平
在今江苏镇江市北金山寺。清乾隆间建,以贮四库全书。咸丰间以兵燹毁。
即今贵州瓮安县东南蓝家关。《清一统志·平越州》 “头关” 条内: “又县东南四十里蓝家关,皆境内要地。”
即今黑龙江省五常市东南呼兰河。源出市东南拉林山,北流入拉林河。《金史· 乌春传》: 乌春叛,“举兵来战,道斜寸岭,涉活论水、来流水,舍于术虎部阿里矮村”。清称和伦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