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县
1912年改亳州置,属淮泗道。治所即今安徽亳州市。1928年直属安徽省。
旧县名。1912年改亳州置,治今安徽省亳州市区。1948—1950年县城曾设亳城市。1986年撤销亳县,改设亳州市。
1912年改亳州置,属淮泗道。治所即今安徽亳州市。1928年直属安徽省。
旧县名。1912年改亳州置,治今安徽省亳州市区。1948—1950年县城曾设亳城市。1986年撤销亳县,改设亳州市。
在今云南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东二十五里。《明一统志》 卷87元江军民府: 路通山 “旧名马笼山。北瞰礼社江,高峰千仞,蔽亏日月”。一线羊肠,通临安路。
即今四川西昌市西南佑君镇。清光绪 《盐源县志》 卷2: 河西场 “东二百十里”。清会盐营于此设河西汛,有守备驻防。(1)在河北省临西县东部,东邻山东省。面积52.8平方千米。人口3.1万。镇人民政府驻
西汉置,属河间国。治所在今河北泊头市。东汉废。《寰宇记》 卷68定远军东光县: “候井,按 《郡国县道记》 云: 汉县,唐 《地理书》 并失其所在,以理推之,盖在今弓高县西北三十里房将池侧近。旧传此池
又名五华山、京兆山。在今四川剑阁县西北五十里。《寰宇记》卷84武连县:五子山“在县北七十三里。西自龙州界,迤逦斜连马阁山顶,其山至此,特起五峰,雁行相次,高五百丈,因名五子山”。《方舆纪要》卷68剑州
在今青海共和县东北。《清史稿·地理志》青海辉特部南一旗:“巴彦诺尔在青海东南,周四十余里。水西北流出,屈曲三百数十里,入和尔必拉。”
东魏武定二年(544)置,属北荆州。治所在伏流城(今河南嵩县东北二十六里陆浑村)。武定五年(547)寄治北荆州城(在今伊川县西南)。武定末改为伊川郡。东魏武定初置,治南陆浑县(后改名伏流县,在今河南嵩
①古运河名。《水经·渠水注》 引 《竹书纪年》 作大沟。战国魏惠王十年 (前360) 开凿。《史记·河渠书》: “荥阳下引河东南为鸿沟,以通宋、郑、陈、蔡、曹、卫,与济、汝、淮、泗会。” 故道自今河南
在今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南五十里。《舆地纪胜》卷58引《湘中记》曰:“山本名秦山,其水呜咽如秦川陇水。孙权未建号初,山忽声如雷,因开洞穴,石有文彩,孙权以为瑞。天宝六年敕改为吴望山。山下有岩,名秦岩,长
①北宋置,属仙游县。即今福建仙游县西南龙华镇。《舆地纪胜》卷135兴化军《景物下》:龙华寺“在仙游县西南五里。唐垂拱二年置。《旧经》云,隋大业中有润州僧卓庵于此, 人迹不到,后有白龙衔白莲华自空中来献
清乾隆十九年(1754)设,分左、右二翼。左翼旗四、右翼旗三。属科布多。驻牧地在今新疆阿尔泰县西北库木至蒙古国巴彦乌列盖省查干果勒以东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