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川县
北周天和中置,属龙涸郡。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县东南。《寰宇记》卷81交川县:“以其地通胡越道路,东西相交以名县。”隋属汶山郡。唐武德元年(618)属松州。天宝元年(742)属交川郡。乾元元年(758)复属松州。广德后废。
古县名。北周天和中(一作隋开皇初)置,治今四川省松潘县东南红花屯。“以其地通胡越,道和东西相交以名县焉”(《太平寰宇记》)。属龙涸郡。隋属汶山郡。唐属松州,广德元年(763年)地入吐蕃。
北周天和中置,属龙涸郡。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县东南。《寰宇记》卷81交川县:“以其地通胡越道路,东西相交以名县。”隋属汶山郡。唐武德元年(618)属松州。天宝元年(742)属交川郡。乾元元年(758)复属松州。广德后废。
古县名。北周天和中(一作隋开皇初)置,治今四川省松潘县东南红花屯。“以其地通胡越,道和东西相交以名县焉”(《太平寰宇记》)。属龙涸郡。隋属汶山郡。唐属松州,广德元年(763年)地入吐蕃。
一名马溺关。在今河北唐县西北五十里。《水经·滱水注》 引《中山记》曰:“八渡,马溺是山曲要害之地。”在今河北省唐县西北。汉置。为山曲要害之地,与马溺关势接,十分险要。《太平寰宇记》:“水屈曲八渡,流水
即今四川城口县南明通镇 (明通井)。《清一统志·太平厅》: 明通关 “在厅东二百里。明置巡司。今裁”。
①即今福建宁化县西北牙梳山。《方舆纪要》卷98宁化县“翠华山”条下:“县北六十里又有牙梳山,以形似名。险峻扼塞,啸聚所凭。”②在今江西石城县东北,与福建省建宁县接界。《方舆纪要》卷88赣州府石城县:牙
明弘治八年(1495)置,属元江府。治所即今云南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嘉靖十二年(1533)改恭顺州。
明洪武十一年 (1378) 置,属中都留守司。治所在今安徽定远县东北四十五里。后废。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置,治今安徽省定远县东北。后废。
北宋置,在今甘肃永靖县西南。《宋史·地理志》乐州:“安川堡故膘哥堡,在巴金岭上,元符二年收复,三年赐名,东至湟州界七十里,西至来宾城界四十里,南至安乡关三十里,北至宁川堡四十里。”北宋元符三年(110
隋开皇九年 (589) 改南巴郡置,属高州。治所在今广东电白县东。大业初废入连江县。唐武德五年 (622) 复置,仍属高州。永徽元年(650) 改属潘州。北宋开宝五年 (972) 废入茂名县。古县名。
在今河北赵县东北三十里。《方舆纪要》卷14赵州:“龙平山在州东北宋子城之西。相传山木高耸,一日风雨骤至, 龙过而夷其半, 因名。”
北魏延和元年(432)改代尹置,治所在平城县(今山西大同市东北古城)。太和十七年(493)改为代郡。北魏延和元年(432年)改代尹置,治万年县(即今山西大同市东北古城)。太和十七年(493年)改代郡。
清置,属木兰县。在今黑龙江省木兰县北。《清史稿·地理志》 木兰县:“北木兰镇巡检协领驻。”(1)在黑龙江省木兰县东南部、松花江北岸。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32.5平方千米。人口4.5万。镇人民政府驻木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