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石
在今广东平远县北差干镇西北五指石下村。清设五指石汛。
在广东省平远县差干区西北。武夷山脉南伸以东,形如五指,回合盘亘,环拱掩映,是粤、赣、闽三省边区的名胜之一。据志载,明崇祯三年(1630年),僧如愚始辟径路,建梵刹,曰石林寺。五指峰上有宝鼎、罗汉、天竺、降龙、宝盖诸峰,有含珠、击磬、指迷、青霞、睡佛诸洞,又有大士岩、文殊台、薰风口、驯鹿径、浮翠桥等胜景。山下有明建一书屋,形势绝佳。
在今广东平远县北差干镇西北五指石下村。清设五指石汛。
在广东省平远县差干区西北。武夷山脉南伸以东,形如五指,回合盘亘,环拱掩映,是粤、赣、闽三省边区的名胜之一。据志载,明崇祯三年(1630年),僧如愚始辟径路,建梵刹,曰石林寺。五指峰上有宝鼎、罗汉、天竺、降龙、宝盖诸峰,有含珠、击磬、指迷、青霞、睡佛诸洞,又有大士岩、文殊台、薰风口、驯鹿径、浮翠桥等胜景。山下有明建一书屋,形势绝佳。
在今广东汕尾市西北城内村。 清同治 《广东图说》 卷26海丰县: “白场盐大使一员, 驻下寨城。”
在今山东茌平县东南。清光绪间,义和拳首领朱红灯在此设场练拳,宣传“灭洋”主张。村名。在山东省茌平县中部偏东。属茌平镇。人口570。明末,杨氏从东阿县庙杨庄迁此立村,因距县城5里得名。产小麦、玉米、棉花
唐置,属鄯州。在今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东南。《元和志》卷39鄯州:“合川郡守捉,州南一百八十里。贞观中侯君集置。管兵千人。”后地入吐蕃,废。唐贞观中置,治今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南。属鄯州。后地入吐蕃,废
一作善阳县。隋大业元年 (605) 改招远县置,为马邑郡治。治所即今山西朔州市。唐为朔州治。古县名。又作善阳县。隋大业元年(605年)改招远县置,治今山西省朔州市。为马邑郡治。明洪武二年(1369年)
在今辽宁辽阳市内。《清一统志·奉天府》: 慈航寺 “在辽阳州太子河北。本朝天聪十年征高丽,驻跸于此”。
在今陕西安康市西南九里魏山上。《水经·沔水注》:“汉水又东,右得大势,势阻急溪,故亦曰急势也。依山为城,城周二里,在峻山上,梁州督护吉挹所治,苻坚遣偏军韦钟伐挹,挹固守,二年不能下。无援遂陷。”《寰宇
清光绪三十四年 (1908) 置,属川滇边务大臣。治所在巴安府 (今四川巴塘县)。辖境相当今四川大渡河以西,雅砻江中游,至金沙江,甘孜藏族自治州中南部地区。1913年改为边东道。
清置,属莆田县。即今福建莆田县东南忠门镇。在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南部、笏石半岛中部。面积32平方千米。人口3.6万。镇人民政府驻忠门,人口900。唐林蕴,旌表“忠烈”,其后代居此,故名。1949年设忠门
1941年由中卫县析置,属宁夏省。治所在今宁夏中卫县南香山。1949年废。1941年由中卫县析置,治香山(今宁夏中卫市香山堡)。1949年撤销,并入中卫县。
即今广西德保县西北东凌乡。旧属恩阳州,清置巡司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