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龙渡
在今辽宁宽甸满族自治县东北。《清史稿·地理志》 宽甸县:“二龙渡巡司,光绪三年置。”民国初改置县佐。
在今辽宁宽甸满族自治县东北。《清史稿·地理志》 宽甸县:“二龙渡巡司,光绪三年置。”民国初改置县佐。
亦作刘公堰。又名糜枣堰。即今四川成都市西北郊九里堤。《方舆纪要》卷67成都县“浣花溪”条下:九里堤,“宋乾德中圯,守臣刘熙古修筑,一号刘公堤”。
西魏大统四年(538)置,属雍州。治所在宁夷县(今陕西礼泉县东北十里)。辖境相当今陕西礼泉县大部分地。西魏末年改为秦郡。西魏置,治宁夷县(今陕西礼泉县东北)。辖境约当今陕西省礼泉县地。属雍州。西魏末改
在今山东陵县北十八里。《方舆纪要》 卷31德州: 歇马亭 “ 《志》 云: 唐太宗征辽,尝驻于此”。
在今浙江余杭市西七十八里石濑村。《清一统志·杭州府二》:石濑镇“在余杭县东北三十五里, 宋时有酒库, 并设巡司。明因之。今裁”。古镇名。在今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西彭公乡石濑。宋设酒库、巡检司于此。明万历
在今江西崇义县西南聂都乡。本属大庾县,明洪武初置巡司于此。
在今贵州独山县南百二十里尧棒乡。明、清置三捧土舍。
在今湖南郴县西南三十里。《水经·耒水注》:千秋水“出西南万岁山。……山上悉生灵寿木,溪下即千秋水也。水侧民居号万岁村。其水下合黄水”。
在今山西岢岚县东。《清一统志·太原府一》:长城山“在岢岚州东三里。下有白龙泉,流合岚漪河”。
明崇祯十二年 (1639) 改新田营置,属道州。治所在新田营 (今湖南新田县)。清属永州府。民国初属湖南衡阳道。1922年直属湖南省。在湖南省南部、舂陵水支流新田河流域。属永州市。面积1004平方千米
永康溪支流。在今浙江永康市东北。《方舆纪要》卷93永康县:华溪“出县东北五十里密浦山,西南流至城下……又南会于南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