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郎坝
①即今陕西宁强县东二郎坝乡。清嘉庆间经略额勒登保兵胜于此。
②即今陕西太白县南二郎坝乡。魏源《圣武记》卷10:嘉庆六年(1801),清兵镇压白莲教起义,“杨遇春追冉贼由二郎坝入南山,乘夜突击高、马贼队,溃斩六百”。
③即今贵州习水县东南二郎坝。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征播州杨氏,吴广由二郎坝出合江屯,即此。
在今贵州省习水县东南。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征播州土司杨氏,吴广出合江屯于此。
①即今陕西宁强县东二郎坝乡。清嘉庆间经略额勒登保兵胜于此。
②即今陕西太白县南二郎坝乡。魏源《圣武记》卷10:嘉庆六年(1801),清兵镇压白莲教起义,“杨遇春追冉贼由二郎坝入南山,乘夜突击高、马贼队,溃斩六百”。
③即今贵州习水县东南二郎坝。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征播州杨氏,吴广由二郎坝出合江屯,即此。
在今贵州省习水县东南。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征播州土司杨氏,吴广出合江屯于此。
在今云南景东彝族自治县。《方舆纪要》卷116景东府: 笕泉 “在府北卫城内。洪武中,建卫城,中无井泉,指挥袁贤以竹笕引蒙乐山泉入城,凿池潴之,上覆以亭,取汲于此,因曰笕泉”。
即辽兴宗重熙后上京、南京、东京、中京、西京道的合称。辽会同元年(938年)置上京道,升幽州为南京道,改旧南京道为东京道;统和二十五年(1007年)置中京道;重熙十三年(1044年)置西京道,合称“五京
清置,属安吉县。即今浙江安吉县北梅溪镇。《吴兴掌故集》 卷13: “安吉之梅溪以梅得名。”1951年至1958年安吉县治此。(1)在浙江省安吉县东北部,邻长兴县。面积61.6平方千米。人口3.6万。镇
在今西藏聂荣县东北彭赛。为藏北三十九族之一。见清乾隆 《西藏志·外番》。
即今广西河池市东北东江乡。明置巡司于此。(1)在山东省龙口市中部。面积56.9平方千米。人口3.9万。镇人民政府驻东江,人口 4000。明成化年间,江姓兄弟迁来居住,取名江哥庄;后演变为江格庄。清末,
一名昭亭山。在今安徽宣州市北十里。南朝宋谢灵运有 《敬亭山》 诗,题下注引 《宣城郡图经》 曰: “敬亭山,宣城县北十里。” 《元和志》卷28宣城县: 敬亭山在 “州北十二里,即谢朓赋诗之所”。《舆地
1937年伪满置,省会在牡丹江市(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辖境相当今黑龙江省牡丹江、宁安、东宁、穆棱等市县地。1945年日军投降后废。
隋开皇十年 (590) 置,属桂州。治所在今广西蒙山县东南黄村镇大化。大业初属始安郡。唐武德五年 (622) 改为立山县。古县名。隋开皇十年(590年)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蒙山县东南、蒙江南岸,属桂
公元第7世纪以后外国人常称中国为唐家。
西汉初置,属太原郡。在今山西静乐县西。后改为县。西汉初封靳强为侯国于此,治今山西省静乐县西。后国除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