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乌江

乌江

①在今安徽和县东北四十里乌江镇附近。《史记·项羽本纪》:楚汉之际,项羽兵败垓下,“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即此。《清一统志·和州》:乌江浦“在州东北四十里。土多黑壤,故名”。

②沩水支流。源出今湖南湘乡市北丰山,东北流入宁乡县南入沩水。《方舆纪要》卷80宁乡县“玉潭江”条下:乌江“临江有石如乌,故名”。

③即今广西陆川县之陆川河,为九州河上游。《清一统志·郁林州》:乌江“在陆川县南一里。上流名妙洞水,源出分水山,南流绕城东合文龙山水,又绕城南,汇妙洞岩水,又南流合水车江,名乌江,复南流汇龙化江,流入广东石城县界,合九州江”。

④在今广西平南县西。《寰宇记》卷156平南县有大乌江。《清一统志·浔州府》:乌江,“《旧志》:在县西半里。小舟泝流,可三四十里至古城,其源直透县西北瑶山地界,下流入龚江。春夏此河水清,则大江水浊,秋冬大江水清,则此水浊”。

⑤古名延江水、涪陵江、黔江、巴江、更始水、水德江。在今四川、贵州两省境, 为长江南支流。《元史·文宗纪》:天历二年(1329),“潘州杨万户引四川贼兵至乌江峰,官军败之。八番元帅脱出亦破乌江北岸贼兵,复夺关口。诸王月鲁帖木儿统蒙古、汉人、答剌罕诸军及民丁五万五千,俱至乌江”。《明史·地理志》 四川遵义军民府遵义县:“又东有乌江, 源自贵州水西, 即涪陵江上源。”源出贵州西北乌蒙山东麓,北源六冲河出赫章县北;南源三岔河出威宁县东,会合后称鸭子河,东北流至息烽县乌江渡下始称乌江,经思南、沿河入四川,折而西北流经彭水、武隆,于涪陵市东注入长江。


又称黔江、涪陵江。长江上游支流。在贵州省北部和重庆市南部。《明史·地理志》:“北有乌江,源出水西,与四川遵义府分界,北流至四川彭水县(今属重庆),入涪陵江。”北源六冲河出贵州省赫章县北,南源三岔河出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东,两源至黔西县化屋汇合后称鸭池河,东北流到遵义市乌江渡以下始称乌江。经思南县、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至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龚滩,折向西北流,在涪陵入长江。长 1018 千米,流域面积8.84万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1295米3/秒。主要支流有猫跳河、清水江、偏岩河、南明河、六池河、洪渡河、芙蓉江等。上游经石灰岩地区,多溶洞、伏流;中游穿行在大娄山和武陵山间,谷深水急,险滩相接。经多次整治,中、下游可通航。乌江天然落差 2036 米,水力资源丰富。建有乌江渡、猫跳河等水电站。1935年1—3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曾多次强渡乌江。


猜你喜欢

  • 怀乡

    即今广东信宜东北怀乡镇。明属西宁县,置巡司于此。在今广东省信宜市东北。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置巡检司于此。

  • 老松岭

    在今黑龙江省宁安市南。民国《宁安县志》卷1:老松岭在“县城正南一百八十里,高十里、五里不等,长数百里,系额穆西老爷岭来脉,山产多枝柴,山顶有关帝庙,建筑宏敞”。在吉林省东部汪清县东境。山体以花岗岩为主

  • 莲花池铺

    即今湖北恩施市东二十五里莲花池乡。清有把总驻此。

  • 中路中左旗

    即赛音诺颜部中左旗。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后杭爱省塔里亚特。

  • 木连路

    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置木连路军民府,属云南行省。治所即今云南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辖境比今云南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大。明初废。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置,治今云南省孟连县。属云南行省

  • 通望县

    唐天宝元年 (742) 改阳山县置,属洪源郡。治所在今四川汉源县南大渡河南岸。乾元元年(758) 属黎州。后迁治今汉源县。北宋庆历六年(1046) 废入汉源县。唐天宝元年(742年)改阳山县置,治今四

  • 山阳湾

    在今江苏淮阴县城北。原淮水至此因曲折而流速湍急,故漕舟多有沉溺之患。在今江苏省淮安市北部。旧为淮河河曲,流急水湍,漕舟常有沉溺之患。

  • 东亭镇

    ①即今河北定州市东南东亭镇。清道光《定州志》卷7市集:东亭镇在“城东二十五里”。②即今江苏无锡市东北之东亭镇。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金匮县:“东亭镇在城东北一十里。”(1)在河北省定州市东部。面积49

  • 阎仓城

    在今河南西华县东北。《寰宇记》 卷10西华县: “阎仓城在县东北三十里。” 魏筑城置仓于此,因名。

  • 崞山县

    北魏改崞县置,属繁畤郡。治所在今山西浑源县西十五里麻庄。北周废。(1)古县名。北魏改崞县置,治今山西省浑源县西,属繁畤郡。北周省。(2)旧县名。晋绥抗日根据地设。1940年由山西省崞县析置。194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