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平山
在今浙江余杭市西。《寰宇记》 卷93盐官县: “ (临平) 湖在临平山南。” 宋 《淳祐临安志》卷9: 临平山,“ 《祥符经》 云: 去仁和县旧治五十四里。山高五十三丈,周围十八里……山上有塔,有龙洞、砺洞,有天井,下有东岳庙、景星观,峙立两旁”。《方舆纪要》 卷90仁和县: 临平山 “府东北六十里。山周十八里。平旷逶迤,无崇冈修阜,其巅一名丘山”。唐张祜有 《寓居临平山下》诗。
在今浙江余杭市西。《寰宇记》 卷93盐官县: “ (临平) 湖在临平山南。” 宋 《淳祐临安志》卷9: 临平山,“ 《祥符经》 云: 去仁和县旧治五十四里。山高五十三丈,周围十八里……山上有塔,有龙洞、砺洞,有天井,下有东岳庙、景星观,峙立两旁”。《方舆纪要》 卷90仁和县: 临平山 “府东北六十里。山周十八里。平旷逶迤,无崇冈修阜,其巅一名丘山”。唐张祜有 《寓居临平山下》诗。
即可可以力更。今内蒙古武川县驻地可可以力更镇。
即今江苏南京市西北浦口镇。明洪武元年(1368) 设巡司于此。九年 (1376) 为江浦县治。后县治徙旷口山之阳 (今江苏江浦县),仍设巡司于此。宣德年间设千户所。清设浦口营都司,康熙中改设守备驻防。
唐天宝元年(742)改营道县置,为江华郡治。治所即今湖南道县。乾元元(758)为道州治。北宋复改营道县。古县名。唐天宝元年(742年)改营道县置,治今湖南省道县。属江华郡,乾元元年(758年)属道州。
在今四川越西县东南苏姑乡 (烂田坝)。清置滥田坝土百户。
即今湖北天门市西南二十里新堰乡。清光绪 《湖北全省分图》: 天门县西南有新堰口市。
①古松江之别称。即今江苏南部及上海西部的苏州河。《水经·沔水注》 引《吴记》:“一江东南行七十里,入小湖,为次溪, 自湖东南出,谓之谷水。”《吴地记》:华亭县“地名云间,水名谷水”。云间、谷水皆松江地
即今广东乐昌、曲江、韶关等市县境之武江。《明史·地理志》 乐昌县:“西有三陇水,即武水。”
西汉置,属敦煌郡。治所即今甘肃安西县东南锁阳城。因县界冥水为名。西晋元康五年 (295)改属晋昌郡。北周废。古县名。西汉置,因县界冥水为名。治今甘肃省安西县东南,一说即今苦峪城(锁阳城)废墟。属敦煌郡
又名白茅寺。唐始建,在今河南辉县市西五十里太行山麓。明洪武二十四年 (1391) 重修,改名白云寺。又称白茅寺。唐代始建,在今河南省辉县市西太行山麓。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重修改名白云寺。
又作嘎合。在今西藏下察隅地区,察隅县治南三十六里处,沿察隅河左岸。原隶属于西藏地方政府管辖,1944年被印度政府非法占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