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中阳山

中阳山

即上界山。在今河南泌阳县东北五十里。许慎《说文解字》:“水, 出南阳舞阴中阳山。”


猜你喜欢

  • 威塞军

    五代方镇名。后唐同光二年 (924) 置,治所在新州 (治今河北涿鹿县)。领新、妫、儒、武四州。天福初地入契丹,废。五代唐同光元年(923年)置,治新州(今河北涿鹿县)。五代晋天福元年(936年)地入

  • 枋寮

    即今台湾省屏东县南枋寮乡。连横 《台湾通史·独立纪》: “恒春县辖自大港口至凤山枋藔,百有余里。” 清凤山县设巡司于此。日本占领期间设枋寮庄。1945年改设枋寮乡。台湾铁路屏东线通此。即今台湾省屏东县

  • 鲖阳县

    西汉置,属汝南郡。治所即今安徽临泉县西五十里鲖城镇。《汉书·地理志》: “应劭曰: ‘在鲖水之阳。’”故名。西晋属汝阴郡。北魏属新蔡郡。北齐废。隋开皇十一年 (591) 复置,大业初属准阳郡。唐初废。

  • 夏阳路

    亦名灵关路。唐、宋雅州通吐蕃三道之一。从今四川雅安市西北行,溯宝兴河而上,经芦山县、宝兴县,一取今东河东北行越邛崃山至今理县;一取西河上越夹金山至小金县。《新唐书·韦皋传》:贞元十七年 (801),奉

  • 辽岭

    在今浙江淳安县东南。宋《淳熙严州图经》卷3淳安县:县境“东南到寿昌县界七十五里,以辽岭为界”。《方舆纪要》卷90淳安县:辽岭“山高溪迅,悬岩绝壁,无路可通,旧惟水道往来,成化间凿为坦道”。

  • 阊门

    又名破楚门。春秋阖闾时吴国都城门名。即今江苏苏州市旧城西北门。《吴越春秋》 卷4:“阊门者,以象天门通阊阖风也。……阖闾欲西破楚,楚在西北,故立阊门以通天气,因复名之破楚门。”旧时吴郡(治今江苏苏州市

  • 谷城山

    ①一名黄山。在今山东平阴县西南东阿镇东北五里。《山海经·中山经》:“缟羝山之首曰平逢之山,南望伊洛,东望谷城之山。”《史记·留侯世家》:黄石公与张子房相期,“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

  • 义阳山

    ①在今河南信阳市。《寰宇记》卷132信阳县:“义阳山在县东五十步。”《清一统志·汝宁府一》:“本名武山。后依山立义阳郡, 因更名。”②在今贵州风冈县东三十里。《清一统志·石阡府》:义阳山“唐义州治此”

  • 廉村

    在今福建福安市西南十五里。唐时村人薛令之为官清廉,得御赐村名。《清一统志·福宁府》:薛令之宅“在福安县西南十五里。《志胜》: 唐肃宗念令之旧德,表所居为廉村,水为廉溪,山为廉岭,以旌之。宋朱松有 《题

  • 下郦

    西汉元封元年(前110)置,在今河南内乡县北十里郦城。《史记·建元以来侯者年表》:“下郦,以故瓯骆左将斩西于王功,侯。”即此。《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作“下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