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峰寺
又名乾明观。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峨眉山中。南宋范成大《吴船录》:“至中峰寺,院有普贤阁,四环十七峰绕之,背倚白崖峰。”《舆地纪胜》卷146嘉定府:乾明寺“自华严至寺五里。初名中峰寺,后改乾明。前后有八峰,普贤阁倚白崖峰,余十七峰共环之”。寺始建于晋,为道观。后改为寺院。今寺为1935年重建。
又名乾明观。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峨眉山中。南宋范成大《吴船录》:“至中峰寺,院有普贤阁,四环十七峰绕之,背倚白崖峰。”《舆地纪胜》卷146嘉定府:乾明寺“自华严至寺五里。初名中峰寺,后改乾明。前后有八峰,普贤阁倚白崖峰,余十七峰共环之”。寺始建于晋,为道观。后改为寺院。今寺为1935年重建。
①即今北京市顺义县东五十六里张镇。清同治《畿辅通志》卷46三河县图:西北有张各庄镇。②即今河北丰润县西南七十里小张各庄镇。清同治《畿辅通志》卷54丰润县图:西南有张各庄镇。
唐天宝元年 (742) 改马盘县置,属江油郡。治所在今四川青川县西南青溪镇。乾元初属龙州。南宋端平三年 (1236) 废。元初复置,至元二十二年 (1285) 废入龙州。明洪武四年 (1371) 改为
今越南河内市西北,东英县西南之西湖。《后汉书·马援传》: 建武十八年 (42),援由海道讨征侧,“军至浪泊上,与贼战,破之。…… (十九年,马援) 谓官属曰: ……当吾在浪泊、西里间,虏未灭之时,下潦
西汉文帝二年 (前178) 改河间郡置,治所在乐成县 (今河北献县东南十六里)。辖境相当今河北献县及泊头市等地。东汉初并入信都国,永元二年 (90) 复置。辖境扩大,相当今河北雄县及大清河以南,南运河
南朝宋置,属郁林郡。治所在今广西武宣县境。南齐以后废。按《宋书·州郡》:郁林太守“中胄疑即桂林之中溜”。
在今广西贵港市东南。明万历 《广西通志》 卷5博白县: 浪醴江在“县西六十里。源出尚流乡,西流经贵县”。入于郁江。
即今广东清远市西三十里太平镇。明洪武二年(1369)置迴岐巡司治此。
俗称北竿山。又名北干山、竹竿山。在今上海市松江县西北三十六里。《方舆纪要》 卷24松江府青浦县: 干山 “昔时土宜美箭,因名”。
五代唐同光元年 (923) 改昌阳县置,属莱州。治所即今山东莱阳市。以在莱山之阳为名。明属登州府。民国初属山东胶东道。1925年属东海道。1928年直属山东省。1987年改设莱阳市。古旧县名。五代唐同
又名桃林镇。即今江苏东海县西桃林镇。清光绪 《江苏全省舆图》: 海州西境有 “桃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