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中岳庙

中岳庙

在今河南登封市城东嵩山黄盖峰下。秦时始建太室祠,西汉元封元年(前110)武帝游嵩山时加以扩建,北魏时改名中岳庙。庙址屡有变迁,唐中叶始定于今址。


在河南省登封市嵩山黄盖峰下。嵩山原有太室祠,始建于秦。西汉元封元年(前110年)汉武帝游嵩山时下令扩建,约在北魏时改今名。庙址屡有变迁,唐代中叶始定于今址。唐宋时盛极一时,有“飞甍映日,杰阁联云”之称。现存为清代重修后的规模,为河南规模最大的寺庙建筑。从中华门起,经遥参亭、天中阁、配天作镇坊、崇圣门、化三门、峻极门、崧高峻极坊、中岳大殿、寝殿到御书楼共11进,长达1.3千米,面积10余万平方米。有楼、阁、宫、殿、台、廊、碑楼等建筑400余间。中岳大殿计45间,红墙黄瓦,气势雄伟。庙内有唐宋以来的古柏300余株,金属铸器和石刻碑碣百余座,尤以北魏中岳嵩山高灵庙之碑最为驰名,是古代书法艺术的珍品。庙前石翁仲刀法古拙,北宋铸造的四大铁人,气势雄伟,堪称汉代石刻艺术和宋代铸造艺术的佳作。今大殿已修葺一新,两廊房也已全部复原,中外游客络绎不绝。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猜你喜欢

  • 灵城

    在今江苏泗阳县西北。《清一统志·淮安府二》:灵城“在桃源县西北十五里。俗传楚灵王所筑”。

  • 呼兰河

    古名洛剌浑水、忽剌温江、呼伦河。源出黑龙江省铁力市东北,流经庆安、绥化、望奎、兰西、至呼兰县南流入松花江。《清史稿·地理志》 呼兰府: “呼兰河自兰西入,南流,大堿沟自西来注之。屈东南流,径府城南入松

  • 岜等墟

    在今广西马山县西岜等村。《清一统志·思恩府》:岜等墟“在旧城土司东北五十里红水江南,与兴隆土司接界”。

  • 目则山

    即今云南个旧市东麒麟山。宋大理至清称目则山。《元史·地理志》 蒙自县:“县境有山名目则,汉语讹为蒙自。上有故城, 白夷所筑,即今县治,下临巴甸。”《方舆纪要》卷115蒙自县:目则山“在县西三十里,即汉

  • 新渎桥镇

    即今江苏无锡市西三十里阳山镇。民国《江苏六十一县志》: 无锡县西有 “新渎桥镇”。

  • 平遥县

    北魏改平陶县置,属西河郡。治所即今山西平遥县。《元和志》卷13汾州平遥县称,“魏以太武帝名焘,改平陶为平遥”。隋属西河郡。唐属汾州。元初属太原府,至元二年(1265)复属汾州。明属汾州府。民国初属山西

  • 三防塘

    即今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西北三防镇。清设三防塘主簿驻此。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西北三防镇。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设主簿于此,属罗城县。

  • 江达宗

    在今西藏工布江达县西北江达。清《西藏图考》卷3:“江达在拉里西南,其三星桥、甲桑桥二水会合之地,乃东西要津。”“江达”藏语意为凹地大谷口。原西藏噶厦地方政府设,治今西藏自治区江达县嘎通。1960年与西

  • 北野县

    唐永徽五年(654)析歙县北部置,属歙州。治所在今安徽歙县东北三十里竦口村。以在州城北郊为名。大历五年(770)废。古县名。唐永徽五年(654年)置,治今安徽省歙县东北。属歙州。大历五年(770年)废

  • 周口店

    在今北京市房山区西南八里。其村西两座小山因盛产龙骨而名龙骨山。1929年在此发现距今六十九万年的中国猿人遗址。继之又发现了距今五万年的山顶洞人遗址,成为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基地。集镇名。在北京市房山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