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亭河
在今河北霸州市南。《清一统志·顺天府二》:中亭河“在霸州南。一名新挑河。又名栲栳圈河。旧有古河,上自莲花台,下达台山,绵亘数十里,岁久淤塞。明嘉靖二十四年,副使陆坤循故道修浚,后复淤。本朝康熙三十八年,圣祖仁皇帝命河臣王新命重浚”。
在今河北霸州市南。《清一统志·顺天府二》:中亭河“在霸州南。一名新挑河。又名栲栳圈河。旧有古河,上自莲花台,下达台山,绵亘数十里,岁久淤塞。明嘉靖二十四年,副使陆坤循故道修浚,后复淤。本朝康熙三十八年,圣祖仁皇帝命河臣王新命重浚”。
即今广东台山市。《明史·地理志》新宁县:“弘治十一年以新会县德行都之上坑蓢置,析文章等五都地益之。”
亦称三洲苏圃。在今江西南昌市东湖百花洲上。《宋史·苏云卿传》:“苏云卿,广汉人。绍兴间,来豫章东湖,结庐独居……夜织屦”于此。
①隋开皇九年(589)改东随县置,属应州。治所在今湖北广水市东北。以礼山为名。大业初属义阳郡。唐初属应州,武德八年(625)废。②1933年析孝感、黄安、黄陂三县及河南罗山县地置,属湖北省。治所在毛家
即郳。西周封国。在今山东滕州市东六里。《春秋》:僖公七年(前653),“小邾子来朝”。杜注:“郳犁子始得王命而来朝也。邾之别封,故曰小邾。”即“郳”。
北宋置,属江津县。在今四川江津市西南八十里吴市镇。
西藏古地区名。《唐蕃会盟碑·碑阴 (藏文)》:“(吐蕃)南方之门、天竺,西方之大食,北方之突厥……”,此指吐蕃王朝(约629—842)南境毗邻之门地区,在今西藏错那县以南的门达旺等喜马拉雅山麓之门域地
①在今河北三河市北。《方舆纪要》卷11三河县:灵山“在县北十五里。三面出泉。《名胜记》所谓北倚灵山者也”。②在今河北曲阳县北四十里。为恒山余脉,与恒山并列于县北,山下有灵山镇。③在今河北元氏县西北三十
在今江西临川市西北。《寰宇记》卷110临川县:连樊溪“甘渚《临川记》云,东兴人家曾以甑渍井中,乃流出连樊溪。甘渚以得之”。《明一统志》卷54抚州府:连樊水“在府城西北五里。源出连樊山,流至郡城西,抱城
在今江西大余县南。《方舆纪要》卷88南安府大庾县:双童岭在“府南三十里。即大庾之支陇,名三将军岭。绵亘二十里,三峰并秀。俗谓双童讲书台,以两峰并列,中峰稍平也”。
春秋楚灭陈国置。秦为陈郡治。治所即今河南淮阳县。秦末陈涉称王都此。西汉为淮阳国治。东汉为陈国治。西晋属梁国。北魏省入项县。古县名。本西周陈国。战国楚灭之置县,治今河南省淮阳县。汉以后,历为淮阳国、陈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