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观腰
在今山西阳城县南。1942—1945年晋冀鲁豫边区置阳南县治此。
在今山西阳城县南。1942—1945年晋冀鲁豫边区置阳南县治此。
①即今广东阳东县东北那龙圩。清时有把总驻防。②亦作那隆墟。即今广西灵山县西南五十里那隆镇。清雍正《广东通志》卷18:钦州有那隆墟。宣统《广东舆地全图》灵山县图:西南有那隆墟。
在今福建平和县西北。《方舆纪要》卷99平和县:芦溪山“在县西北。山势雄壮”。
魏晋洛阳城(今河南洛阳市东北)西面正西一门。汉称雍门。魏晋改为西明门。《资治通鉴》:西晋永嘉三年(309),汉刘聪攻洛阳,“屯西明门”;五年(311)刘聪攻洛阳,刘曜“自西明门入屯武库”,皆此。在今河
在今四川南部县东北四十里碑院镇北。《舆地纪胜》 卷185阆州: 禹迹山 “在南部东南三十余里”。《明一统志》 卷68保宁府: 禹迹山 “旧传禹治水至此,故名。山有寺,因崖斲石为巨佛像,层楼覆之。泉出其
即左贡宗。在今西藏左贡县西北。《清一统志·西藏》 喀木诸城:匝坐里冈城“在巴塘城西北三百三十里”。
战国秦昭王五十年 (前257) 初作 “河桥” 于蒲津 (今山西永济市蒲州镇西南、陕西大荔县朝邑镇东黄河上)。其后西魏、隋、唐皆在此连舟为浮梁 (桥)。《新唐书·地理志》 河中府蒲州河西县:开元十二年
即今山西平遥县东南之惠济河。为汾水支流。《水经·汾水注》:“婴侯之水乱流径中都县南,俗又谓之中都水。”古水名。又称婴侯水。在今山西省平遥县东南。《水经注·汾水》:婴侯之水出谒戾山,“乱流径中都县南,俗
亦名綦江长官司。元置,属播州军民安抚司。治所即今四川綦江县。元末明玉珍改为綦江县。元置,治今重庆市綦江县。属播州军民安抚司。明洪武年间废。
吐蕃置,即今甘肃和政县治。《宋史·苗授传》: “王韶取镇洮,授为先锋,破香子城,拔河府。羌虽败,气尚锐,辄围香子以近归师,……授奋击败之。” 又 《宋史·兵志》 载: “洮西香子城之战,官军贪功,有斩
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城区西南。《舆地纪胜》卷66鄂州:万金堤“在城西南隅长堤之外。绍熙间役大军筑之,仍建压江亭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