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坝
宋废鲁阳五堰,改建为东、西两坝。故址在今江苏高淳县东坝镇。《清一统志·江宁府三》 “五堰”条引明韩邦宪《东坝考》:“太祖初都金陵,以苏浙粮道自东坝入,可避江险。洪武二十五年复浚胥溪河为运道,建石闸起闭,因置广通镇。又凿溧水县胭脂冈,引丹阳诸湖之水会秦淮以入江,于是苏浙运道,经东坝直达金陵。永乐初,运道废,改筑土坝,自是宣、歙诸水希入震泽。嘉靖三十五年,倭入寇,商旅多由坝上行,复于坝东十里许,古分水堰处,更筑下坝,谓之东、西二坝,而统名曰东坝。自是两坝相隔,湖水绝不复向东矣。”
宋废鲁阳五堰,改建为东、西两坝。故址在今江苏高淳县东坝镇。《清一统志·江宁府三》 “五堰”条引明韩邦宪《东坝考》:“太祖初都金陵,以苏浙粮道自东坝入,可避江险。洪武二十五年复浚胥溪河为运道,建石闸起闭,因置广通镇。又凿溧水县胭脂冈,引丹阳诸湖之水会秦淮以入江,于是苏浙运道,经东坝直达金陵。永乐初,运道废,改筑土坝,自是宣、歙诸水希入震泽。嘉靖三十五年,倭入寇,商旅多由坝上行,复于坝东十里许,古分水堰处,更筑下坝,谓之东、西二坝,而统名曰东坝。自是两坝相隔,湖水绝不复向东矣。”
一作昌凝湖。又名昌宁海。在今甘肃金昌市东北。水磨川自永昌县出边墙东北流至宁远堡北四十里潴为湖。清梁份 《秦边纪略》 卷2: “湖在永昌卫北一百里,镇番卫西一百五十里。明万历间,夷青把都据之,与庄浪大松
①或作沙海。故址在今河南开封市西北。乃战国时魏王著名台池之一。《战国策·东周策一》:颜率曰,“梁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晖台之下,少海之上”。隋初曾复旧迹,习舟师以伐陈,平陈之后,立碑其侧以纪功。唐时己堙
即今广东梅州市南长沙镇。清光绪《嘉应州志》卷1:“罗衣堡距城三十里。有长沙墟。”
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至四十五年(1780)间在今新疆伊犁河北、塔勒奇山以南地区所建九城的合称。即惠远城(今霍城县南三十里伊犁河北)、惠宁城(地名巴彦岱,今伊宁市西北巴彦岱乡)、绥定城(地名乌哈尔
即今山东蒙阴县东北巨山。《左传·桓公六年》: 申繻曰,“先君献、武废二山”。杜注: “二山,具、敖也。鲁献公名具,武公名敖。” 《国语· 晋语》: “范献子聘于鲁,问具山、敖山,鲁人以其乡对。献子曰:
或作一泉坞。在今河南宜阳县西五十四里福昌村。《晋书·魏该传》:“时杜预子尹为弘农太守,屯宜阳界一泉坞。”《水经·洛水注》:“洛水又东径一全坞南,城在川北原上,高二十丈,南北东三箱天险峭绝,惟筑西面即为
元代西藏地名。在今西藏拉萨市墨竹工卡县境。《汉藏史集》 (藏文版) 载: 元朝设宣政院,在乌思 (即前藏) 置驿站七个,嘉哇为乌思七大驿站之一。
五代梁开平二年 (908) 改唐兴县置,属蜀州。治所在今四川崇州市东南江源镇。后唐同光元年 (923) 复为唐兴县。
即今山东胶南市西铁橛山。《明一统志》卷25莱州府: 铁橛山 “在胶州西南一百二十里。胶水源发于此。一名胶山”。清光绪 《山东通志》 卷27认为铁橛山非胶山,而是 《水经注》 中的拒艾山,亦即 《齐记》
①北魏于戎邑道故址置,属略阳郡。治所在今甘肃清水县西北。北周废。②西魏置,属河东郡。治所在今山西芮城县东十里东张村。北周明帝二年(558)改为芮城县。③北周置,属洮河郡。治所在今青海贵德县境。隋开皇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