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东乌珠穆沁旗

东乌珠穆沁旗

即乌珠穆沁左翼旗。清顺治三年(1646)置,属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驻地在嘎海庙(今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东北乌拉盖苏木)。1949年并入东部联合旗。1956年复置东乌珠穆沁旗,驻喇嘛库伦庙(1966年改名乌里雅斯太)。


在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属锡林郭勒盟。面积 4.75 万平方千米。人口6.9万,有蒙古、汉、回、满、藏等10个民族,其中蒙古族占66%。辖2镇、15苏木。旗人民政府驻乌里雅斯太镇。“乌珠穆沁”系蒙古族部落名。15世纪中叶,成吉思汗十六世孙陀罗博罗特由杭爱山徙牧戈壁南,其季子翁滚都剌尔号所部曰“乌珠穆沁”,意为“葡萄山人”,因原在阿尔泰山脉葡萄山一带驻牧,故名。蒙古成吉思汗统一漠北后,分封其弟合赤温,为合赤温后王封地。明代蒙古达延汗时置乌珠穆沁鄂托克,属察哈尔万户。后金天命年间乌珠穆沁首领道尔吉,率部迁驻克鲁伦河一带驻牧。清崇德元年(1636年)返回附清,六年置乌珠穆沁右翼旗。顺治三年(1646年)置乌珠穆沁左翼旗。属锡林郭勒盟。1914—1928年属察哈尔特别行政区,1928年属察哈尔省。1934年复属锡林郭勒盟。1946年改称东乌珠穆沁旗。1949年与西乌珠穆沁旗、浩济特左翼旗合并置东部联合旗,治哈拉嘎庙。1956年废东部联合旗,复设东乌珠穆沁旗,治喇嘛库伦庙(今乌里雅斯台镇)。地处内蒙古高原中部,东屏大兴安岭。有乌拉盖尔河和道特淖尔湖。属中温带半干旱气候。经济以畜牧业为主,产牛、马、绵羊、山羊等。有肥尾羊、细毛羊、草原红牛、三河牛、肉乳兼用牛、乌珠穆沁马等良种畜。有毛毯、皮革、乳品、毛毡、民族用品厂和煤矿、钨矿。乌锡、乌巴、乌霍、乌索公路经此。古迹有萨麦、贺斯格乌拉旧石器、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和金界壕、清喇嘛库伦庙等。


猜你喜欢

  • 邦水长官司

    明洪武十六年(1383)改中都云板水等处长官司置,属都匀安抚司(后改都匀府)。治所在今贵州都匀市西北二十里邦水。清以后废。“邦水”系布依语音译,意为水塘。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改中都云板水等处长官

  • 石垭场

    即今四川岳池县东南二十五里石垭镇。清光绪《岳池县志》卷3:石垭场“离城二十五里”。

  • 城口

    ①即春秋楚大隧、直辕、冥阨三隘道的总称。在今河南信阳县南豫、鄂界上。《左传》: 定公四年 (前506),楚史皇谓子常曰: “若司马毁吴舟于淮,塞城口而入,是独克吴也。” 杜注: “城口,三隘道之总名。

  • 开都河

    亦作海都河。在今新疆和静县、焉耆回族自治县及博湖县境。《清史稿·地理志》 焉耆府:“开都河源出和屯博克岭,南流,经朱勒都斯山,分二支,复合扣克讷克水,折东南,纳赛仁木诸小水,南流径城西,汇于博斯腾淖尔

  • 白岭

    又名白草岭。在今青海大通县北。《水经·河水注》:湟水“东南与湛水合,水有二源,西水出白岭下”。古山名。又名白草岭。在今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北。《水经注》:“湟水又东南与湛水合,经西平之鲜谷西,湛水

  • 无锡州

    元元贞元年(1295)升无锡县置,属常州路。治所即今江苏无锡市。明洪武二年(1369)复降为无锡县。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无锡县置,治今江苏省无锡市。属常州路。明洪武二年(1369年)复为县。

  • 韩壁寨

    在今山西武乡县东南韩北乡。《清一统志·沁州》: 韩壁寨 “在武乡县东五十里”。

  • 南中堡

    即今河北永年县 (临洺关) 东南五十二里南中堡乡。清同治 《畿辅通志》 卷51永年县图: 西南有南中堡。

  • 大佛寺

    ①即大慧寺。在今北京市西直门外魏公村。②又名定明院、南禅寺。唐建,在今四川潼南县西五里定明山大佛岩。《舆地纪胜》卷155遂宁府:定明院“在青石县三里。唐咸通中建。前依岩石,大像高八十尺。下临江流。僧德

  • 浮山

    ①在今山西晋城市东南。《方舆纪要》 卷43泽州: “浮山在州东南三十五里,以高近浮云而名。”②一名浮化山。即今山西平定县东南东浮山。《元和志》 卷13太原府广阳县: “浮山在县东南三十五里。”③在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