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阳
亦名夏阳。春秋虢邑,在今山西平陆县东北。《左传》:僖公二年(前658),“夏,晋里克、荀息帅师会虞师伐虢,灭下阳”。
古邑名。又作夏阳。春秋虢国(北虢)都城。在今山西省平陆县北。《春秋》僖公二年(前658年):“晋里克、荀息帅师会虞师伐虢,灭下阳。”即此。参见“夏阳(1)(1)”。
亦名夏阳。春秋虢邑,在今山西平陆县东北。《左传》:僖公二年(前658),“夏,晋里克、荀息帅师会虞师伐虢,灭下阳”。
古邑名。又作夏阳。春秋虢国(北虢)都城。在今山西省平陆县北。《春秋》僖公二年(前658年):“晋里克、荀息帅师会虞师伐虢,灭下阳。”即此。参见“夏阳(1)(1)”。
即今湖南株洲县(渌口镇)南五十里王十万乡驻地小花石。《新唐书·地理志》:长沙有花石戍,即此。唐置,即今湖南省湘潭县西南花石镇。属潭州。后废。
即今广东高州市北之窦江,为鉴江支流。《明史·地理志》 茂名县: “城西有窦江,源出信宜县,东北流,鉴江入焉,西南流入化州界。” 《方舆纪要》 卷104信宜县: 窦江 “在县城南。《志》 云: 窦江源出
明永乐四年 (1406) 置,属奴儿干都司。在今俄罗斯赤塔州涅尔琴斯克 (即尼布楚) 西南鄂嫩河流域。后废。明永乐四年(1406年)置,以斡难河得名。在今俄罗斯涅尔琴斯克(尼布楚)西南鄂嫩河流域。后废
金置,属宁河县。在今甘肃和政县境。
在今四川巫山县境内。《周书·蛮传》:北周天和元年(566),陆腾镇压信州冉令贤等起义,“水逻侧又有石胜城者,亦是险要。……(冉)龙真力不能御,遂平石胜城”。确址待考,疑在今重庆市奉节县境。北周武帝天和
南朝梁太清元年 (547) 改合州置,治所在今广东雷州市。辖境相当今广东雷州、湛江、遂溪、徐闻等市县地。隋开皇九年 (589) 平陈后改为合州。大业初废。唐武德四年 (621) 复置,治所在海康县 (
亦名湔堰。在今四川彭州市西北三十里之关口场处。清光绪 《彭县志》 卷3: “县境水利以湔堰为最大。旧于堋口之皂角崖下分为两河。东河河口计十四丈,经里余,分为四: 曰鸭子河、小石河、马牧河、濛阳河。西河
在今广东封开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101封川县: 封门山 “在县 (今封川镇) 东北二十里。峰峦秀蔚,两崖如门”。
在今四川岳池县北一里。《方舆纪要》 卷68岳池县: 翔凤山 “山有三峰,如凤之翔举”。
即今广东开平市西南赤水镇,东近台山市界。清光绪《广东舆地全图》:开平县西南有赤水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