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陵屯
即今黑龙江省宁安市西南七十里三陵乡。以有古墓三座而名。民国《宁安县志》卷3:“三灵坟,坟距东京城北八里许(一说十二里,不确),三灵屯后半里许。想灵字当是陵字,俗语传诵误陵为灵也。三坟相距各不及半里。”清道光以来陵墓被盗。
即今黑龙江省宁安市西南七十里三陵乡。以有古墓三座而名。民国《宁安县志》卷3:“三灵坟,坟距东京城北八里许(一说十二里,不确),三灵屯后半里许。想灵字当是陵字,俗语传诵误陵为灵也。三坟相距各不及半里。”清道光以来陵墓被盗。
即今四川达川市南之州河 (前河),为渠江支流。《明史· 地理志》 达州: “东有渠江,通川江之下流,西南入渠县界,合于巴江。” 《清一统志 ·绥定府一》: 通川江 “在府城南门外。即渠江,一名东关水。
①三国魏正始元年 (240) 置,属齐郡。治所在今山东寿光市西北二十里丰城乡。西晋废。《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 正始元年(240),“以辽东汶、北丰县民流徙渡海,规齐郡之西安、临菑、昌国县界为新汶
清雍正时置,属西宁办事大臣。为玉树四十族之一。驻牧地在今青海囊谦县东南,扎曲东岸。乾隆 《西宁府新志》 卷19塞外贡马番族:“住牧角木丹莫多地方洞巴族,距格尔吉族三百余里。”
高句骊置,即今辽宁丹东市东北九连城镇古城。《新唐书· 地理志》 引贾耽 《道里记》:自营州渡辽水,“南至鸭渌江北泊汋城七百里,故安平县也”。又 《新唐书· 太宗纪》: 贞观二十二年 (648),伐高丽
即今福建南安市南下房。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置石井巡司于此,元废,移至今晋江市西南安海镇。集镇名。在安徽省岳西县天堂镇西部、英山尖东北麓。古坊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1000。因境内多似鼓形山凸,又有
在今广东中山市北鸡鸦水东岸白鲤口。清嘉庆中建炮台于此,设千总驻守。
东汉中平二年 (185) 分故鄣县置,属丹阳郡。治所在今浙江长兴县南。以县在山中高原而名。三国吴属吴兴郡。隋开皇九年 (589) 废。唐武德四年 (621) 复置,属绥州。武德七年 (624) 又废。
北宋置,属临海县。即今浙江临海市东北二十里大田镇。(1)在天津市汉沽区西北部,北濒蓟运河。面积11平方千米。人口 8840。镇人民政府驻大田庄,人口 2300。明初由田姓建庄,始称“西田庄”,简称田庄
西魏废帝三年 (554) 改青州置,治所在齐通郡齐通县 (今四川眉山县)。《太平御览》 卷166引《周地图记》 曰: 眉州 “因峨眉山为名”。北周辖境相当今四川眉山、丹棱、青神等县地。隋废。唐武德二年
即今广西象州县北运江镇。旧属洛容县,明置巡司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