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
即砥柱山。在今河南陕县东北黄河中。唐赵冬曦《三门赋序》:砥柱山之六峰,“其最北有两柱(即今鬼门岛、神门岛)相对,距崖而立,即所谓三门也”。清雍正《河南通志》卷15:“康熙四十三年,陕甘总督博济等疏称:会勘三门在陕州东北四十里。两岸石山,凿分三涧, 中流谓之神门,水势正溜;南岸谓之鬼门,水更汹涌;北岸谓之人门,水势舒缓。”
即砥柱山。在今河南陕县东北黄河中。唐赵冬曦《三门赋序》:砥柱山之六峰,“其最北有两柱(即今鬼门岛、神门岛)相对,距崖而立,即所谓三门也”。清雍正《河南通志》卷15:“康熙四十三年,陕甘总督博济等疏称:会勘三门在陕州东北四十里。两岸石山,凿分三涧, 中流谓之神门,水势正溜;南岸谓之鬼门,水更汹涌;北岸谓之人门,水势舒缓。”
①西晋武帝避其父司马昭名讳,改昭陵县置,为邵陵郡治。治所即今湖南邵阳市。隋改为邵阳县。②西晋改召陵县置,属颍川郡。治所在今河南郾城县东三十里召陵寨。南朝宋为颍川郡治。北魏太和六年(482)移治奇頟城(
在今湖北广水市北一百二十里。《方舆纪要》卷77应山县“花山”条下:仰山洼“四高中坦,中有平田二百亩”。
一作新中。战国赵邑。在今河南安阳市东南。《史记·秦本纪》:昭襄王五十年(前257), 王龁从张唐“拔宁新中。宁新中更名安阳”。古邑名。战国赵邑。在今河南省安阳市西南。秦改名安阳。
北宋置,属丹徒县。即今江苏丹徒市东五十里大港镇。《方舆纪要》卷25镇江府丹徒县:大港镇“以通大港而名,与圌山邻近。《志》云:镇西有大港渡,渡江而北,为扬州之苑林村”。(1)在江苏省镇江市区东部,北濒长
在今河南孟津县东南。民国 《河南通志》 卷52象庄: “俗传汉时西僧以象驮经来洛阳。后化为石。今尚存。”
唐渤海国置,属椒州。治所在今朝鲜孟山东山城里。一说在咸镜北道吉州附近。辽徙废。古县名。渤海国置,治今朝鲜孟山东山城里,为椒州治。辽废。
即今安徽怀宁县东北大桥头。光绪《大清直省地舆全图》:安庆府怀宁县(今安庆市)北有大桥头。
明洪武二十四年 (1391) 升富峪千户所置,属北平行都司。治所在今河北平泉县北。永乐元年 (1403) 徙置京师 (今北京市)。后废。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升富峪千户所置,治今河北省平泉县北,
即今重庆市荣昌县东峰高镇。明正德 《四川志》 卷13: 荣昌县有峰高铺。清光绪 《荣昌县志》卷2: 峰高场 “距城三十里,至石盘铺十五里,交永川界”。
在今江西会昌县东南。《清一统志·赣州府》:羊石隘“在会昌县东南七十里。又湖界隘、清溪隘在县南八十里。……皆称险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