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三晋

三晋

古地区名。春秋末,晋国的卿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是为战国时的韩、赵、魏三国,史称三晋。其辖境屡有变迁,战国晚期相当于山西省,河南省中部和北部,河北省南部和中部。《商君书·徕民》:“秦之所与邻者三晋也。”即此。近代又用作山西省的别称。


春秋末,晋国的卿大夫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是为战国时的韩、赵、魏三国,史称三晋。《史记·周本纪》:贞定王十六年(前453年),“三晋灭智伯,分有其地。”《战国策·赵策》:“三晋合而秦弱,三晋离而秦强。”近代又用作山西省的别称。


猜你喜欢

  • 扶桑坝

    在今四川重庆市东。《宋史·张珏传》:景炎三年(1278),元兵攻重庆,“珏率兵出薰风门,与大将也速䚟儿战扶桑坝,诸将从其后击之,珏兵大溃”。即此。在今重庆市区东。南宋景炎三年(1278年

  • 清阳城

    即浊鹿城。在今河南修武县东北。《魏书·地形志》 汲郡北修武县: “治清阳城。” 即此。集镇名。在河北省馆陶县城北部。属路桥乡。人口1450。汉代清渊县故址,后废为村,俗称清阳城。产小米、小麦、棉花等。

  • 西岩

    ①在今福建宁化县东北。《方舆纪要》卷98汀州府长汀县:“西岩在县东北五十里。登石梯而上,石筍屹立如门,中可坐千人,泉石殊胜。有石室数处,皆幽异不一。其傍为东岩,亦有数石室,争奇竞秀。”②在今四川资中县

  • 雁门千户所

    明洪武七年 (1374) 置,属振武卫。治所即今山西代县北三十里雁门关村。后废。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置,治今山西省代县西北雁门关。因治雁门关,故名。清雍正三年(1725年)废。

  • 火州

    本汉魏以来高昌城,西州回鹘时音讹作火州,一作和州。在今新疆吐鲁番市东南哈拉和卓西南。约在元明之际迁今哈拉和卓。明前期察哈台汗后裔在此建立割据政权,居民以畏兀儿族为主。15世纪中叶为土鲁番所并。本汉魏以

  • 卫南镇

    金废卫南县置,属白马县。在今河南滑县东。

  • 武平城

    即汉武城县故城。在今陕西华县东北十七里。《水经·渭水注》: 东石桥水 “南出马岭山,北流径武平城东。按 《地理志》: 左冯翊有武城县,王莽之桓城也”。

  • 张仲景墓

    在今河南省南阳市城东温凉河畔。张仲景,名机,河南南阳人,是我国伟大的医学家。医术精湛,其著作经后人收集整理的《伤寒论》、《金匮要略》尤为著名。墓原为砖石结构,上建墓亭。经多次修葺,墓旁立有东晋咸和五年

  • 右屯卫城

    即广宁右屯卫城。今辽宁凌海市东南右卫满族乡。《方舆纪要》卷37广宁右屯卫:右屯卫城“今卫治。元闾阳县之临海乡也。洪武二十六年置卫于十三山堡,二十七年迁治于此。永乐中筑卫城,周五里有奇”。

  • 小锦屏山

    在今四川苍溪县南一里,嘉陵江岸。《舆地纪胜》卷185阆州:小锦屏“在苍溪县治之对,仿佛类锦屏,故名”。《方舆纪要》卷68苍溪县:小锦屏山“在县治南。临江高峙,奇秀与阆中之锦屏山相似,因名”。又称少屏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