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平寺
在今福建平和县东三十六里文峰乡九层岩峡谷中。唐咸通七年(866)僧义中创建。清末重建。分前后两组,前组有山门、钟鼓楼、大雄宝殿,后组有祖殿、塔殿、斋堂等。塔殿内有明李宓书《重刻唐王讽漳州三平大师碑》等。1937年秋,红三团与红九团在此胜利会师,整编为新四军第二纵队北上抗日。
在今福建平和县东三十六里文峰乡九层岩峡谷中。唐咸通七年(866)僧义中创建。清末重建。分前后两组,前组有山门、钟鼓楼、大雄宝殿,后组有祖殿、塔殿、斋堂等。塔殿内有明李宓书《重刻唐王讽漳州三平大师碑》等。1937年秋,红三团与红九团在此胜利会师,整编为新四军第二纵队北上抗日。
即今四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东北大河坝乡 (保家场)。清同治 《酉阳直隶州志》 卷4彭水县: 东有保家楼场。
五代唐改博昌县置,治所即今山东博兴县。宋属青州。金属益都府。元初升为博兴州。明洪武二年 (1369) 复改博兴县,属青州府。民国初属山东济南道。1925年改属淄青道。1928年直属山东省。在山东省北部
明代西藏阿里地区的译称。元代译称纳里速,宣政院在西藏地方置乌思藏纳里速宣慰使司。明代撤宣政院建制,置乌思藏都指挥使司以管理前、后藏地区; 洪武六年 (1373) 遣使往阿里招降,八年 (1375) 置
即今四川南充市西隅之莲池 (嘉湖)。《汉书·地理志》 安汉县: “是鱼池在南。”
即今中朝界河鸭绿江。《新唐书· 地理志》 引贾耽 《道里记》: 自营州渡辽水,“南至鸭渌水北泊汋城”。《新唐书· 高丽传》: “有马訾水出靺鞨之白山,色若鸭头,号鸭渌水,历国内城西,与盐难水合,又西南
即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之纳林河。《清一统志·霍罕》:那林河“在葱岭西北。经流数千里,霍罕、安集延诸国濒之以居。大小泉流支流不一,并会此河。其发源从东布鲁特境,西行过安集延城之北,又西行过玛尔噶朗城北,又
①又名五塔寺。在今北京市海淀区白石桥东长河北岸。明永乐时创建。成化九年 (1473) 又在寺内建金刚宝座石塔一座。清乾隆二十六年 (1761)因避雍正帝胤禛讳,改名大正觉寺。20世纪30年代寺毁,今仅
1935年析灌云县置,属山东省。治所在连云港(今江苏连云港市)。1949年改为新海连市。1952年划归江苏。1961年改为连云港市。1935年由灌云县老窑置市,治今江苏省连云港市东北连云港。以境内连岛
在今河北南和县南五里。《明一统志》卷4顺德府: 狼沟河 “两岸多狼,故名”。《方舆纪要》 卷15南和县: “狼沟河在县南五里。沙、洺二水合流以后,旁出者为狼沟河,下流仍合于澧河。”
明置,在今四川芦山县东北。《方舆纪要》卷72芦山县:八步关“在县东北五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