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
在今安徽肥东县南三十二里,店埠河入南肥河口处。《梁书·韦叡传》:“魏人乘胜至叡堤下,其势甚盛,军监潘灵祐劝叡退还巢湖,诸将又请走保三叉。”即此。
古水名。又称三汊、三汊河。在今安徽省肥西县三河镇北。南朝梁天监五年(506年),韦睿攻北魏合肥,魏兵势盛,诸将或欲退保三叉,即此。
在今安徽肥东县南三十二里,店埠河入南肥河口处。《梁书·韦叡传》:“魏人乘胜至叡堤下,其势甚盛,军监潘灵祐劝叡退还巢湖,诸将又请走保三叉。”即此。
古水名。又称三汊、三汊河。在今安徽省肥西县三河镇北。南朝梁天监五年(506年),韦睿攻北魏合肥,魏兵势盛,诸将或欲退保三叉,即此。
唐贞观八年(634)改湋川县置,属岐州。治所即今陕西扶风县。至德中属凤翔府。金初改名扶兴县,寻复故。元、明、清皆属凤翔府。民国初属陕西关中道。1928年直属陕西省。在陕西省西部。属宝鸡市。面积751平
又名龙洞山。在今山东济南市东南。《清一统志·济南府》: 龙洞山 “在历城县东南三十里。上有东西二洞。王存 《元丰九域志》: 此山禹所尝登,亦名禹登山”。
①即今河北魏县东南回隆镇。《清一统志·大名府》:回龙镇“在大名县西南六十里,接内黄县界。相传宋真宗北征时, 回銮经此”。②即今山西交口县东南回龙乡。《清一统志·隰州》 “义泉镇”条下:“又有回龙镇,俱
亦作哈库马、喀尔库玛屯。在今黑龙江省桦川县东北。清光绪 《吉林通志》 卷17: “正西松花江即混同江南岸距 (富克锦) 城……一百三十里喀尔库玛屯。”
在今四川万源市北,与陕西交界处。《明史·左良玉传》: 崇祯十三年 (1640),“良玉已于二月朔,涉蜀界之渔溪渡矣。……时 (张) 献忠营太平县大竹河,良玉驻渔溪渡”。
在今陕西蒲城县东北三十五里。宋敏求《长安志》卷18蒲城县:“白堂山在县东北三十五里,《旧图经》曰:山之前,秦白起立寨之所, 因以为名。”
唐武德四年 (621) 改会州置,治所在汶山县 (今四川茂县)。辖境相当今四川茂县、汶川、北川等县地。贞观八年 (634) 改为茂州。唐武德四年以会州改名,治汶山县(今四川茂县)。辖境约当今四川省茂县
明洪武七年 (1374) 改沿河祐溪等处长官司置,属思南宣慰司。治所即今贵州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永乐十二年 (1414) 属思南府。清废。
在今河北石家庄市西北郊杜北乡上京村东。始建于唐天宝年间,历代都曾重修。现仅存释迦殿和毗卢殿。释迦殿在前,面宽三间,进深二间。殿中塑释迦坐像一尊,四壁绘有以佛教故事为题材的壁画。毗卢殿在后,是寺内正殿,
即今河北丰宁满族自治县东南一百二十里波罗诺镇。为通滦平要道。清于此设讯兵戍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