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三十六郡

三十六郡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完成统一,推行郡县制,分全境为三十六郡。郡名不见于《史记》本文,裴骃《集解》作“三川、河东、南阳、南郡、九江、鄣郡、会稽、颍川、砀郡、泗水、薛郡、东郡、琅邪、齐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代郡、巨鹿、邯郸、上党、太原、云中、九原、雁门、上郡、陇西、北地、汉中、巴郡、蜀郡、黔中、长沙凡三十五,与内史为三十六郡”。清以来学者多数认为裴说不足尽信,各家说法又各不同。考之史实,九原、鄣郡均不应在其内,而内史亦不应在三十六郡之列;据《史记》、《汉书》纪传及《水经注》诸书,当补以广阳、陈郡(楚郡)、闽中三郡,成三十六郡之数。其后续有增析,至秦末共有四十余郡。


史记·秦本纪》、《史记·秦始皇本纪》均谓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初并天下为三十六郡。然郡名不见《史记》正文。《汉书·地理志》在京兆尹下注曰:“故秦内史。”在各郡国下注称“秦置”、“秦郡”或“故秦某郡”的有三十六郡,其中包括秦始皇三十三年开胡、越所置九原、南海、桂林、象四郡。该志后序中云:“本秦京师为内史,分天下作三十六郡,汉兴,以其郡大,稍复开置。”盖班固认为三十六为秦一代郡数,至汉兴才有所增置。汉晋时《说文》、《风俗通》、《吕氏春秋·季夏纪》和《淮南子·时则训》的高诱注、《帝王世纪》等均谓秦分天下为三十六郡,不提另有他郡,与《汉志》同。《续汉书·郡国志》后序亦云:“《汉书·地理志》承秦三十六郡。”然其注文中却有为《汉志》所无的黔中、鄣两秦郡,不止三十六数,与序文异。《史记·秦始皇本纪》裴骃《集解》列举三十六郡名:“三川、河东、南阳、南郡、九江、鄣郡、会稽、颍川、砀郡、泗水、薛郡、东郡、琅邪、齐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代郡、巨鹿、邯郸、上党、太原、云中、九原、雁门、上郡、陇西、北地、汉中、巴郡、蜀郡、黔中、长沙凡三十五,与内史为三十六郡。”其中三十三郡与《汉志》同,弃二十六年后所置南海、桂林、象三郡,采《续志》说增黔中、鄣两郡,又将内史作一郡,凑足三十六郡。《晋书·地理志》序文所举秦初并天下三十六郡名与《集解》同。清以来学者多数认为裴说三十六郡名不足尽信,但诸家说法又各不相同:一说以为内史不应在郡数内,补以郯郡(陈芳绩);一说认为除内史外,九原、鄣郡亦不应在内,或补以东海(即郯郡)、广阳、楚郡(全祖望),或补以闽中、陶郡、河间(王国维),或补以广阳、陈郡(即楚郡)、闽中(谭其骧)。又诸家均认为三十六为秦始皇二十六年之郡数,其后续有增析,至秦末共有四十余郡。独钱大昕以为三十六为秦一代郡数,初并天下尚未有此数。钱氏精于考据,然此说殊嫌牵强。


猜你喜欢

  • 盐溪

    即凌江。今江西宜丰县南耶溪河。

  • 永丰州

    清雍正五年(1727)析广西泗城府及西隆州地置,属南笼府。治所即今贵州贞丰县。嘉庆二年(1797)改为贞丰州。清雍正五年(1727年)析广西泗城府西隆州红水江以北地置,治今贵州省贞丰县。属兴义府。嘉庆

  • 万会桥

    在今江苏徐州市东北。《方舆纪要》卷29徐州:万会桥“旧城东北三里,跨泗水上。以铁索维舟为之。水陆往来, 皆集于此。俗名大浮桥”。

  • 仙人山

    在今广西武宣县西十里。《寰宇记》卷165引《岭表录》云:“象州武仙县, 旧有神仙集众高山,羽驾时见。如建州武夷山, 皆有仙人换骨函在。”《元丰九域志》卷9:武仙县“有仙人山”。

  • 信宫

    在今河北永年县 (临洺关) 北。《史记·赵世家》: 武灵王元年 (前325),“韩宣王与太子仓来朝信宫”。《正义》: “在洺州临洺县。”

  • 漷洲

    在今湖北枝江县南。《方舆纪要》 卷78枝江县 “芦洲” 条下:“浰洲……其下为漷洲,皆广十余里,民耕其上。”

  • 布特哈左旗

    1932年日伪分雅鲁县置,属伪兴安东省。治所即今内蒙古扎兰屯市。旋废。

  • 巴图山

    又作勃突山。即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南巴尔达木哈喇山。《辽史·地理志》 庆州:“辽国五代祖勃突……生于勃突山,因以名。没,葬山下,在州(南)二百里。”《清一统志·巴林》:巴图山“在旗南三十里。蒙古名巴尔当”

  • 郴州府

    明洪武初改郴州路置,属湖广行省。治所在郴阳县 (今湖南郴州市)。辖境相当今湖南永兴县以南的耒水流域和宜章县地。洪武九年 (1376) 降为郴州。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郴州路置,属湖广省。治所、辖境

  • 文脊山

    在今安徽宁国县西北三十里。《寰宇记》卷103宁国县:文脊山“一名曷山,在县西三十里。按何法盛《晋中兴书》云:有瞿硎先生,不知姓名,住宣城文脊山,即其山也”。《方舆纪要》卷28宁国县:文脊山在“县西北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