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胜山
又名仁寿山。在今贵州思南县东一里。《方舆纪要》卷122思南府:万胜山“四面陡绝。元末红巾之乱,郡人避兵于此”。
又名仁寿山。在今贵州思南县东一里。《方舆纪要》卷122思南府:万胜山“四面陡绝。元末红巾之乱,郡人避兵于此”。
即今浙江上虞市(百官镇)。明初置巡司于此。即今浙江省上虞市。明初于此置巡检司。
①即天门山。今浙江象山县东南六十余里东门岛。《乾道四明图经》卷6象山县:东门山“即《汉书·地理志》 所谓天门山也”。《方舆纪要》卷92象山县:东门山“其状若门,下有横石如阙”。②在今江西吉安县东南。《
亦作南垭场。即今四川开县西南南雅镇。
东汉改筑阳县置,属南阳郡。治所在今湖北谷城县北。三国魏复为筑阳县。
在今海南省琼海市北。《方舆纪要》卷105会同县:天塘溪在“县北二十五里。源出文昌县界天塘岭,流入境,下流达乐会县,合万泉江”。
在今江西金溪县东北。《方舆纪要》卷86抚州府金溪县:龙角岩“在县东北。山巅两石对峙如龙角,中通一径深入石室,高明宽广,可坐百人”。
即今云南泸水县南十八里登埂。清乾隆时登土千总驻守。傣语 “登” 为地方,“埂” 为江湾,以地处江湾而得名。
亦名夹道双山或双山。在今广西柳州市北。唐柳宗元 《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 “北有双山,夹道崭然,曰背石山。有支川东流入于浔水。”
即今黑龙江省拜泉县西南六十里保华镇。民国《黑龙江志稿》拜泉县图:西南有中兴镇。(1)在上海市崇明县东部,南、北濒长江。面积23.3平方千米。人口3.2万。镇人民政府驻汲浜,人口900。1929年设汲浜
清称茈湖口。一作齐湖口。即今湖南益阳县 (赫山镇) 东北五十里茈湖口乡。地处资水入洞庭湖之口,昔紫草 (俗称茈) 丛生,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