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七宝山

七宝山

①在今安徽巢湖市东南三十里,与无为县接界。《方舆胜览》卷48无为军:七宝山“在巢县。濡须山谓之东关,七宝山谓之西关”。《方舆纪要》卷26巢县:七宝山在“县东南三十里,与含山县界之濡须山对峙,相距十里。魏人筑西关于此,以拒吴处也”。

②在今浙江杭州市南。宋《淳祐临安志》卷8:“旧有七宝寺”,故名。《方舆纪要》卷90:七宝“即吴山西南面支峰也”。

③在今福建长汀县东南。宋置上宝场,采银锡,后废。明嘉靖《汀州府志》卷2 《山川》长汀县:七宝山“在县东南,出七宝,故名。下有上宝场。今废”。

④在今江西东乡县东。《方舆纪要》卷86抚州府东乡县:七宝山在“县东十余里。旧常产银、铅,因名”。

⑤在今山东莒县北一百里。清光绪《山东通志》卷25:七宝山“山出金银铜铁铅锡土,凡金银非此土不液,故曰七宝”。

⑥在今湖南浏阳市东。《方舆纪要》卷80浏阳县“大围山”条下:七宝山“其山产铅、铁矿,硼砂,青、胆二矾,土黄、吸针石,故名”。


古山名。(1)在今浙江省杭州市区白马巷西、吴山南。以七宝寺得名。山顶有大观台。东麓有三茅宁寿观、白鹿泉,西麓有青霞洞等名胜地。(2)在今安徽省无为县东北,接含山县界。三国魏于此筑西关,隔濡须水与吴所筑濡须山上的东关相对。魏、晋、南北朝为兵争之地。(3)在今山东省莒县北约百里。出金、银、铜、铁、铅、锡、土,凡金、银非此土不液,故名七宝。(4)在今湖南省浏阳市东北。产铅、铁、硼砂、青矾、胆矾、土黄、碱石等七矿,故名七宝。明洪武中曾于此开设铁冶。(5)即“七岩山”。


猜你喜欢

  • 虾蟆塘

    在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绥芬河下游东岸双城子南。清属宁古塔副都统。清曹廷杰 《西伯利东偏纪要》: “虾蟆塘在双城子东南八十三里强,即俄里三十七里。东南距海参崴俄里五十九里。其处为绥芬河入海门户,扼海参崴陆

  • 随州千户所

    明洪武初置,属安陆卫。治所在随州(今湖北随州市)。清废。

  • 淮水

    ①即今淮河。《禹贡》: “海岱及淮惟徐州,淮沂其乂……浮于淮泗达于河。” 《汉书·地理志》南阳郡平氏县: “ 《禹贡》 桐柏大复山在东南,淮水所出,东南至淮浦入海,过郡四,行三千二百四十里。” 源出河

  • 定海后千户所

    明洪武二十七年 (1394) 置,属浙江都司。治所在今浙江镇海县东南穿山。清废。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置,治今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穿山镇。属定海卫。清初废。

  • 小五台山

    在今河北蔚县东、涿鹿县西南交界处。《清一统志·宣化府》 “倒刺山”条下:“又有小五台山,在(蔚)县东八十里。高四百余丈,周五里。山有五台,四时积雪不消。”在河北省蔚县、涿鹿县境内。为太行山系北支,由相

  • 修岭镇

    在今江西广昌县西南修岭下。《方舆纪要》卷86建昌府广昌县: 修岭镇 “在县西南十里,俗谓之秀岭。宋绍圣中置巡司,明因之”。清乾隆三十年(1765) 裁。

  • 惠民场

    明置,属昌黎县。在今河北昌黎县南二十里。《明史·地理志》 昌黎县: “又有蒲泊,旧产盐,置惠民盐场于此。” 清并入归化盐场。

  • 安肃道

    1913年由边关道改置,属甘肃省。治酒泉县(今甘肃酒泉市)。辖境约当今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中、西部和高台县以西地区。1927年废。1914年6月由边关道改名,治酒泉县(今甘肃酒泉市)。属甘肃省。辖酒

  • 洙湖里寨

    即潴湖集。今河南上蔡县东南洙湖镇。清尹耕云 《豫军纪略》 卷11: 同治四年 (1865) 七月,赖汶光军 “乘势攻破上蔡之洙湖里寨、塔桥寨、洪桥寨”。

  • 爪哇国

    旧称阇婆或诃陵。即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元时始称爪哇国。元汪大渊《岛夷志略》、《元史·外国列传》、《明史·外国列传》 等有专条记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