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鱼龙漫衍

鱼龙漫衍

鱼龙漫衍是汉代百戏之一。所谓“漫衍”,就是张衡在《西京赋》中说的长百寻(约合八十丈)的巨兽;所谓“鱼龙”就是舍利兽(即“猞猁”),先在庭院里舞蹈,然后跃入殿前池中戏水,变成比目鱼,跳跃击水,喷出水雾遮敝天日,再变成八丈长龙,出水在庭院中游戏,熠熠闪光。以上所记载的是由艺人扮成珍异动物的一种变幻神异的杂技表演。后以此典或形容宴舞欢会、鱼龙彩灯之盛;或比喻事物变化迅奇多端。

【出典】:

汉书》卷96下《西域传下·赞》3928页:“设酒池肉林以飨四夷之客,作巴俞都卢、海中砀极、漫衍鱼龙、角抵之戏以观视之。及赂遗赠送,万里相奉,师旅之费,不可胜计。”颜师古注曰:“漫衍者,即张衡《西京赋》所云‘巨兽百寻,是为漫延’者也。鱼龙者,为舍利之兽,先戏于庭极,毕乃入殿前激水,化成比目鱼,跳跃漱水,作雾障日,毕,化成黄龙八丈,出水敖戏于庭,炫耀日光。《西京赋》云‘海鳞变而成龙’,即为此色也。”

【例句】:

南朝宋·鲍照《芜城赋》:“吴蔡齐秦之声,鱼龙爵马之玩,皆薰歇烬灭,光沉响绝。” 唐·陈子昂《洛城观酺应制》:“云凤休徵满,鱼龙杂戏来。” 唐·张说《侍宴隆庆池应制》:“鱼龙百戏纷容与,凫鹢双舟较溯洄。” 唐·元稹《代曲江老人百韵》:“鱼龙华外戏,歌舞洛中嫔。” 唐·韦庄《杂感》:“鱼龙爵马皆如梦,风月烟花宜有情?” 宋·夏竦《奉和御制上元观灯》:“鱼龙漫衍六街呈,金锁通宵启玉京。” 宋·苏轼《仆领贡举未出》:“鱼龙绝技来千里,斑白遗民数四朝。” 宋·张元干《念奴娇·玩月》:“荷芰波生,菰蒲风动,惊起鱼龙戏。” 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清·吴伟业《海市四首》之4:“谁知曼衍鱼龙戏,翠盖金支满具区。” 清·志锐《柳梢青》:“水戏鱼龙,锦江灯火,璀璨云霞。” 清·杨潮观《动文昌状元配瞽》:“帽压宫花,昨日今朝鱼龙变化。” 清·黄遵宪《述闻》:“鹦鹉往来谣语恸,鱼龙漫衍戏场多。” 近代·曾朴《孽海花》35回:“纵然气象万千,然辞语太没范围,不象鱼龙曼衍。” 近代·鲁迅《致许寿裳(1910年12月21日)》:“希君惠然肯来,则残蜡未尽,犹能良觌,当为一述吾越学界中鱼龙曼衍之戏。” 郭沫若《革命春秋·北伐途次》:“湖北的省政府在当时真正是一种鱼龙漫衍的‘模范政府’,那个委员会五花八门地是什么人品都有。”


并列 鱼龙,由鱼而变为龙,古代百戏节目;漫衍,巨兽名,古代仿以为百戏节目。均为古代演出的杂戏名,后用以比喻事物的离奇变幻。《汉书·西域传赞》:“设酒林肉池以飨四夷之寄,作《巴俞》都卢、海中《砀极》、漫衍鱼龙、角抵之戏以观视之。”郭沫若《革命春秋·北伐途次》:“湖北省政府在当时正是一种~的模范政府。”△多作贬义。用于指事物变幻的离奇古怪。→鱼龙变化 鱼龙曼羡


【词语鱼龙漫衍】  成语:鱼龙漫衍汉语词典:鱼龙漫衍

猜你喜欢

  • 一丸封

    同“一丸泥”。清顾炎武《潼关》诗:“关中尚可一丸封,奉诏东征苦仓卒。”

  • 铜仙下泪

    同“铜仙泪”。元张昱《别春次扬州成廷珪韵》:“自从《玉树》成歌后,曾见铜仙下泪来。”

  • 不龟手

    源见“不龟手药”。比喻本来微贱而终得富贵之人。唐崔道融《旅行》诗:“谁怜不龟手,他处却封侯。”【词语不龟手】   汉语大词典:不龟手

  • 月扇

    源见“班姬咏扇”。指团扇。因班婕妤《怨歌行》中有“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之句,故称。北周庾信《北园新斋成应赵王教》诗:“文弦入舞曲,月扇掩歌儿。”宋陆游《村居初夏》诗:“我有素纨如月扇,会凭名手作新

  • 梦大槐

    同“梦槐安”。明徐渭《洞岩入鳖口有石枰石桥及石池诸景》诗:“星河作影当归路,疑是淳于梦大槐。”

  • 永嘉游

    《宋书.谢灵运传》:“少帝即位,权在大臣,灵运构扇异同,非毁执政。司徒徐羡之等患之,出为永嘉太守。郡有名山水,灵运素所爱好,出守即不得志,遂肆意游遨,遍历诸县,动逾旬朔,民间听讼,不复关怀。所至辄为诗

  • 望拜马蹄

    同“望尘而拜”。宋苏轼《赠潘谷》诗:“那知望拜马蹄下,胸中一斛泥与尘。”

  • 马融横笛

    同“马融吹笛”。宋刘筠《小园秋夕》诗:“阮籍卧帷疏鉴月,马融横笛远含风。”

  • 齐东野语

    《孟子.万章上》:“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语也。”战国时,孟子的弟子咸丘蒙(齐国人)问孟子有无“舜为天子,尧率诸侯北面称臣”的事。孟子认为咸丘蒙的问题纯系无稽之谈,故用“齐国东鄙野人之语”指出问题的

  • 青田酒

    晋崔豹《古今注.草木》:“乌孙国有青田核,莫测其树实之形,至中国者,但得其核耳。得清水则有酒味出,如醇美好酒。核大如六升瓠,空之以盛水,俄而成酒……名曰青田酒。”后以“青田酒”称奇酒,美酒。宋徐铉《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