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魏舒堂堂

魏舒堂堂

晋书.魏舒传》:“魏舒字阳元。……任相国参军,封剧阳子。府朝碎务,未尝见是非;至于废兴大事,众人莫能断者,舒徐为筹之,多出众议之表。文帝深器重之。每朝会坐罢,目送之曰:‘魏舒堂堂,人之领袖也。’”

魏舒自幼寄养于外公宁氏家,入仕后,才识出众,受到魏相国司马昭的赏识,称赞他是一个有果断决策能力的堂堂男子汉。后因用为赞誉人仪表堂堂的典故。

唐.李瀚《蒙求》:“魏舒堂堂,周舍鄂鄂。”


猜你喜欢

  • 骑曹不记马

    《晋书.王徽之传》:“徽之字子猷。性卓荦不羁,为大司马桓温参军,蓬首散带,不综府事。又为车骑桓冲骑兵参军,冲问:‘卿署何曹?’对曰:‘似是马曹。’又问:‘管几马?’曰:‘不知马,何由如数!’又问:‘马

  • 射工伺人

    晋.张华《博物志》卷三《异虫》:“江南山溪水中有射工虫,甲虫之类也。长一、二寸,口中有弩形,以气射人影,随所著处发疮,不治则杀人。”传说南方有一种毒虫,名射工虫。它能射人影,中者发疮,十日即死。后遂借

  • 西山药

    《乐府诗集》三七,三国魏文帝《折杨柳行》:“西山亦何高,高高殊无极,上有两仙童,不饮亦不食。与我一丸药,光耀有五色,服药四五日,身体生羽翼。轻举乘浮云,倏忽行万亿,流览观四海,茫茫非所识。”三国魏文帝

  • 五尺之童

    省称“五尺”。指尚未成年的儿童。古代的尺短,故可称“五尺之童”。《孟子.滕文公上》:“从许子之道,则市贾不贰,国中无伪;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贾:同“价”。【词语五尺之童】  成语:五尺之童汉

  • 忍辱草

    《涅槃经》卷二十七引《师子吼菩萨》:“雪山有草,名为忍辱,牛若食者,则出醍醐。”雪山上有忍辱草,佛家取其义而教育弟子应能忍辱,便自成佛。后用为咏佛事之典。唐.贯休《遇五天僧入五台五首》其二:“空馀忍辱

  • 胯下之辱

    《史记.淮阴侯列传》:“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同俯)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韩信能受

  • 安行

    源见“生知安行”。谓发于本愿,从容不迫地实行。宋陈亮《勉强行道大有功》:“彼皆大圣人,安行利行何所不可,又复何求于天地之间而若此其切哉!”【词语安行】   汉语大词典:安行

  • 碎金

    《世说新语.文学》:“桓公见谢安石作简文谥议,看竟,掷与座上诸客曰:‘此是安石碎金。’”晋.桓温评论谢安石的简文谥议是“碎金”。后遂用为称美佳作之典。唐.韦庄《和薛先辈见寄初秋寓怀即事作二十韵》诗:“

  • 黄粱一梦

    同“黄粱梦”。宋苏轼《被命南迁途中寄定武同僚》诗:“只知紫绶三公贵,不觉黄粱一梦游。”偏正 比喻虚幻的事和无法实现的欲望。唐·沈既济《枕中记》载:“卢生在邯郸客店遇道士吕翁,生自叹穷困,翁探囊中枕授之

  • 还璧

    源见“完璧归赵”。归还原物或辞谢赠物的敬辞。《醒世恒言.陈多寿生死夫妻》:“既然庚帖返去,原聘也必然还璧。”明李贽《答李惟清书》:“若留阿堵物于囊中,或有旅次之虞,怀资之恐,重为兄忧,未可知矣。幸察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