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高屋建瓴

高屋建瓴

建:倾倒。瓴(líng龄):盛水的瓶子。此典指把瓶水从高屋脊上向下倾倒。一说:瓴,仰瓦,即瓦沟。汉初,田肯向高祖刘邦分析形势说:“秦地(泛指函谷关以西战国末秦故地,今陕西、甘肃等地),形势险要,是可以取胜之地方,它有隔山阻河的险难,与各诸侯国远隔千里,如果诸侯拥兵一百万,那么秦地兵力只要二万就足以抵挡制胜。凭借着这样有利之地势,从此以后对各诸侯用兵,那就好像在高屋脊上向下倾倒瓶子里的水从瓦沟里一泻而下。”后以此典比喻居高临下,有不可阻挡之有利形势。此典又作“建瓴”、“建瓴之势”“建瓴高屋”。

【出典】:

史记》卷8《高祖本纪》383页:“秦,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县(xuán玄,通“悬”)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集解》引如淳曰:“瓴,盛水瓶也。居高屋之上而幡瓴水,言其向下之势易也。建音蹇。”晋灼曰:“许慎曰瓴,壅似瓶者。”

【例句】:

南朝梁·简文帝《弹棋谱序》:“观兵棋之式道,上升则博艺穹天,赴下则建瓴高屋。乘危则栈山航海,历险则束马悬车。” 北周·庾信《周上柱国齐王宪神道碑》:“莫不如彼建瓴,同斯破竹,一朝指挥,六合大定。” 唐·骆宾王《兵部秦姚州道破逆贼露布》:“贼据临代之形,负建瓴之势,征风召雨,猬起蜂飞。” 宋·周邦彦《汴都赋》:“加兵诸侯,如高屋之建瓴,水神皋天邑,以先得者为上计。” 朱自清《那里走》:“这种……生活样式,正如高屋建瓴水,它的影响会迅速地伸张到各处。” 刘伯承《千里跃进大别山》:“毛主席洞察全局,高屋建瓴,在指导革命战争中所表现的那种非凡英明和伟大气魄,是史无前例的。”


偏正 建,倾倒。瓴,水瓶。把一瓶水从高屋脊上向下倾倒。比喻居高临下,其势不可阻挡。语本《史记·高祖本纪》:“(秦中)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宋·曾极《金陵百咏·天门山》:“~无计取,二梁刚把当殽函。”△褒义。用于描写气势。→横扫千军 居高临下 建瓴之势 ↔断断续续。 也作“建瓴高屋”、“屋上建瓴”。


【典源】《史记·高祖本纪》:“秦,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汉书·高帝纪》亦载。

【今译】 秦国,是占据有利地势的国家,周围有黄河、山脉等险阻,如果它发兵来攻打东边诸侯,如同在高屋脊上向下倾倒瓶子里 (一说瓴为泻水沟) 的水一样会一泻而下。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势头迅猛顺畅,不可遏阻。

【典形】 建瓴、建瓴之势、凭高建瓴、建瓴得势。

【示例】

〔建瓴〕 北周。庾信《周上柱国齐王宪神道碑》:“莫不如彼建瓴,同斯破竹,一朝指挥,六合大定。”

〔建瓴之势〕 唐·骆宾王《兵部奏姚州道破逆贼露布》:“贼据临代之形,负建瓴之势。征风召雨,蝟起蜂飞。”


【词语高屋建瓴】  成语:高屋建瓴汉语词典:高屋建瓴

猜你喜欢

  • 马融横笛

    同“马融吹笛”。宋刘筠《小园秋夕》诗:“阮籍卧帷疏鉴月,马融横笛远含风。”

  • 随阳雁

    《书.禹贡》:“彭蠡既潴,阳鸟攸居。”孔传:“随阳之鸟,鸿雁之属,冬月所居于此泽。”孔颖达疏:“日之行也,夏至渐南,冬至渐北,鸿雁之属,九月而南,正月而北。”后因称大雁为“随阳雁”。唐李冶《送阎伯均往

  • 梦蕉覆鹿

    源见“蕉鹿梦”。谓迷离恍惚。汪文博《大江东去.忆旧》词:“再世玉京贪入道,侬也梦蕉覆鹿。”

  • 绿駬

    《淮南子.主术训》:“夫华骝绿耳,一日而至千里,然其使之搏兔,不如豺狼,使能殊也。”《史记》卷二十四《乐书》:“何必华山之绿耳而后行远乎?”传说周穆王有八匹良马,号“八骏”,其中之一名绿耳(同駬)。后

  • 虹饮井

    《汉书.武丘子传.燕刺王旦传》:“是时天雨,虹下属宫中饮井水,井水竭。”传说虹能吸饮。后遂用为咏虹之典。宋.陆游《剑南诗稿》卷十四《暮归舟中》诗:“断虹低饮涧,落日远衔山。”

  • 佩弦

    源见“韦弦”。佩带弓弦。弓弦常紧绷,故性缓者佩以自警。谓以有余补不足。唐白居易《何士乂可河南县令制》:“然能佩弦以自尊,带星以自勤。”【词语佩弦】   汉语大词典:佩弦

  • 鸣剑

    源见“虎吼龙鸣”。指有灵气的良剑。《后汉书.臧宫传论》:“臧宫、马武之徒,抚鸣剑而抵掌,志驰于伊吾之北矣。”【词语鸣剑】   汉语大词典:鸣剑

  • 流水游龙

    源见“车水马龙”。比喻川流不息的车马。清李慈铭《大风有感》诗:“流水游龙日夜驰,品题素竹与哀丝。”并列 车子像流动不息的水,马匹像游动不停的龙。语本《后汉书·马皇后纪》:“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

  • 生来不读半行书

    嘲人不学无知。语出唐.李贺《嘲少年》:“每揖闲人多意气,生来不读半行书。”宋.王安石《赠北山道人》:“可惜昂藏一丈夫,生来不读数行书。”

  • 苏家二顷田

    同“苏家负郭田”。元 杨维祯《访倪元镇不遇》诗:“白头未遂终焉计,犹欠苏家二顷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