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见“越鸟南栖”。形容南方人思乡南归。唐李群玉《登宜春醉宿景星寺寄郑判官兼简空上人》诗:“越鸟日南飞,芳音愿相次。”
源见“风木之悲”。指父母亡故、不得奉养的悲伤之情。清钮琇《〈觚賸〉自序》:“旅食三年,不断皋鱼之泪;宦归千里,无馀刘宠之钱。”
高低不平的样子。比喻人生遭遇的不得志。《汉书.扬雄传》:“濊南巢之坎坷兮。”濊( ㄨㄟˋ wèi 畏):污秽。南巢:古地名,在今安徽巢县西南,商汤曾把夏桀流放在这里。南朝梁江淹《思北归赋》:“虽坎
《诗.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袍:长袍;泽:借为“襗”,内衣。旧时军人相称为“同袍”,也称相互间的友谊为“
参见:南皮游
旧题东汉.班固《汉武故事》:钩弋夫人既葬而失尸,帝“为起通灵台于甘泉,常有一青鸟集台上往来,至宣帝时乃止。”(据《太平御览》卷一三六引)传说汉武帝曾为他死去的钩弋夫人建造通灵台,并有一只青鸟飞来,以示
源见“孟宗泣笋”。指冬笋。清袁枚《寄怀钱玙沙方伯予告归里》诗:“莱衣久舞宫袍淡,孟笋重尝野味鲜。”
南朝梁.梁元帝萧绎《金楼子.兴王》:“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饿于首阳,依麋鹿以为群。”古文中有关于古代隐士隐居山林与麋鹿同群的记载。后将“麋鹿群”用作喻咏高士隐遁之典。唐.陈子昂《感遇诗三十八首》(其十)
源见“曲高和寡”。指《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喻高雅与鄙俗。晋张协《杂诗》之五:“瓴甋夸玙璠,鱼目笑明月。不见郢中歌,能否居然别?《阳春》无和者,《巴人》皆下节。流俗多昏迷,此理谁能察?”亦
汉 淮南小山《招隐士》:“攀援桂枝兮聊淹留。”后以“攀桂”为留友或送别之典。唐皎然《裴端公使君清席赋得青桂歌送徐长史》:“昔年攀桂为留人,今朝攀桂送归客。秋风桃李摇落尽,为君青青伴松柏。”同“攀丹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