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问津

问津

津,渡口。问津,原指询问渡口。后用为探求途径或尝试的意思。孔子周游列国时,有一次看到长沮和桀溺两个人一起耕田,便让子路去打听渡口。长沮问子路,那个坐在车上手里执着马缰绳的人是谁?子路说,是孔丘。长沮又问,就是鲁国的那个孔丘吗?子路答道,正是。长沮便说,他既然被称为圣人,当然知道渡口在哪里,还问什么呢?

【出典】:

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

【例句】:

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后遂无问津者。”


“津”,渡口。“问津”原指询问渡口,后指 “询问”、 “打听”,如 “无人问津”即言 “无人过问”、“无人打听”。

问津”此义从何而来呢?

晋代陶渊明曾写过一篇 《桃花源记》,里面记述了这样一件事:武陵郡一位渔人乘船在河上打鱼,夹岸桃花盛开,景色分外迷人,他让自己的船顺流而下,忽然发现桃林尽头有座山,山有个洞,洞中有光,他便进去了。洞越来越大,走到尽头豁然开朗起来,里面竟然是另一个世界。那里的人因避秦乱而逃到这里,从此与世隔绝,“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过着无忧无虑、怡然自乐的生活。他们嘱咐渔人说,这里的事 “不足为外人道也”。

渔人受到了热情的款待,返回时沿路做了标记,以便日后再来寻访。到了武陵郡后,渔人立即将此事报告给了太守,太守让渔人做向导,派人去寻找那个地方,结果标记都不见了,那山洞怎么也找不到了。

那山洞里面的世界,人们说是 “世外桃源”。

后来,有个南阳高士刘子骥听说此事后, “欣然前往”,但最终还是没有找到。不久,他就病故了,“后遂无问津者”。

此后,“问津”一语便被广泛运用开来。

问津”一语最早见于 《论语·微子》: “使子路问津焉。”但表示 “询问”、“过问”、“打听”等义并被广泛使用,则缘于 《桃花源记》。


【词语问津】   汉语词典:问津

猜你喜欢

  • 来暮之叹

    同“来暮歌”。何启、胡礼垣《曾论书复》:“卿云之歌,金天之颂,来暮之叹,去思之碑,无当亦无谓也。”

  • 乘兴而来兴尽而返

    南朝.宋.刘义庆撰《世说新语.任诞》:“王子猷(王徽之)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戴逵),时戴在剡(今浙江嵊县),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

  • 七年而后知

    源见“七年辨材”。比喻贤才见知之晚。唐白居易《寓意》诗之一:“豫樟生深山,七年而后知。”

  • 覆手云雨

    参见“如反覆手”。

  • 生死而肉骨

    使死者复生,使枯骨生肉。 比喻恩德极大。语出《左传.襄公二十二年》:“吾见申叔父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杜预注:“已死复生,白骨更肉。”宋.陈亮《谢郑侍郎启》:“生死肉骨之恩,今焉创见。”明.马中锡

  • 柳家汀洲

    《玉台新咏》卷五南朝梁.柳恽《江南曲》:“汀洲采白苹,日落江南春。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南朝梁.柳恽写江南春景诗有“汀洲采白萍”句。因柳恽当时为吴兴太守。故用“柳家汀洲”咏吴兴之典。唐.朱长文《吴

  • 轩辕梦

    同“华胥”。唐杨凝《送别》诗:“吴会家移遍,轩辕梦去稀。”

  • 越客悲

    同“越客吟”。清唐孙华《次和酬恺功院长见怀一百韵》:“幸有梁园乐,都忘越客悲。”

  • 屈产之乘

    屈:古邑名,春秋晋地,在今山西省吉县北;一说屈产为古地名,在今山西省石楼县。屈产之乘:即屈地所产的良马。《左传.僖公二年》:“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公曰:‘是吾宝也。’对曰:‘

  • 围棋绿野

    源见“围棋赌墅”。借以形容从容大度。清徐釚《满江红.哭合肥尚书》词:“谁得似、尚书风度,围棋绿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