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铤而走险

铤而走险

左传.文公十七年》:“古人有言曰:‘鹿死不择音。’小国之事大国也,德,则其人也;不德,则其鹿也,铤而走险,急何能择?”杜预注:“铤,疾走貌。言急则欲荫茠于楚,如鹿赴险。”后因以“铤而走险”喻指因无路可走而采取冒险行动。《明史.蔡道宪传》:“王不爱民,一旦铤而走险,能独与此曹保富贵乎?”峻青《海啸》四章八:“但他们当中,毕竟大部分是穷苦的劳动人民,而且大部分都是遭受压迫铤而走险逼上梁山的人。”


连动 铤,快走的样子;走险,奔向危险的地方。穷途末路或受逼迫时采取冒险行动。语出《左传·文公十七年》:“小国之事大国也,德,则其人也;不德,则其鹿也。铤而走险,急何能择。”柳建伟《天凉好个秋》:“可出县界得要村公所的路条,大印在侄儿手里,一急,就要~。”△常用于因迫不得已而去做危险的事情。→逼上梁山。也作“挺而走险”、“铤鹿走险”、“挺鹿走险”。


无路可走而被迫冒险谓之 “铤而走险”。

“走险”,犹言 “赴险”,走险路、做危险之事。 “铤”为何义呢? 为什么说 “铤”而走险呢?

左传·文公十七年》: “铤而走险,急何能择! ”杜预注: “铤,疾走貌。言急则欲荫休 ( 托庇) 于楚,如鹿赴险。”知 “铤”为急切奔跑的样子。急切、慌乱而被迫采取冒险行动,这就是所谓之 “铤而走险”。

“铤”字从 “金”,应为金属器物。 《说文·金部》: “铤,铜铁朴也。”《木部》: “朴,木素也。”段注: “素犹质也。”由此而知“铤”为铜铁质地的器物。

《考工记·冶氏》: “为杀矢,刃长寸,围寸,铤十之。”郑玄注:“杀矢,用诸田猎之矢 ( 箭) 也。郑司农云: ‘铤,箭足入稿中者也。’”孙诒让正义: “稿即矢干 ( 榦) 。箭足著金,惟见其刀,其茎入干中不见者,谓之铤也。”( 引自 《辞海》)

可在 “铤”为箭足的一个部位,因此,可引申为武器。“铤而走险”之徒,必带有武器,即凶器,这是一般常理。我们可以这样新解此语: “铤”,名词活用为动词,“铤而走险”即言被迫带着凶器而冒险行动。

“铤”,亦作 “挺”,属同音假借之例,借字不借词、借音不借义。


【词语铤而走险】  成语:铤而走险汉语词典:铤而走险

猜你喜欢

  • 人之云亡,邦国殄瘁

    人:指贤人。云:句中助词。亡:失去,奔亡。殄瘁:病困。 贤人丧亡,国事危殆。 旧时多用于怀念所谓身系国家安危的贤人。语出《诗.大雅.瞻印》:“人之云亡,邦国珍瘁。”郑玄笺:“贤人皆言奔亡,则天下邦

  • 问奇

    同“载酒问奇字”。明张煌言《杨芳生以徐闇公高弟浮海来晤于东瓯爰赠一章》诗:“自言年少曾问奇,南州高士则我师。”

  • 吴刚伐桂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天咫》(卷一):“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传说吴刚学仙中犯了过错,被罚在月中砍伐桂树,树

  • 蛮语参军

    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郝隆为桓公南蛮参军,三月三日会作诗,不能者罚酒三升,隆初以不能受罚,既饮,揽笔便作一句云:‘娵隅跃清池。’桓问:‘娵隅是何物?’答曰:‘蛮名鱼为娵隅。’桓公曰:‘作

  • 腹中怀剑

    源见“口蜜腹剑”。形容内心凶残。明张凤翼《红拂记.同调相怜》:“果是腹中怀剑,笑里藏刀,对面情难料。”【词语腹中怀剑】   汉语大词典:腹中怀剑

  • 胸有全马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人集.画马》(卷一八):“李伯时工画马,曹辅为太仆卿,太仆廨舍国马皆在焉。伯时每过之,必终日纵观,至不暇与客语。大概画马者,必先有全马在胸中。若能积精储神,赏其神俊,久久则胸中有

  • 呆似木鸡

    同“呆若木鸡”。《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四五回:“我提到案下问时,那罗荣统呆似木鸡,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见“呆若木鸡”。《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45回:“我提到案下问时,那罗荣统~,一句话也说不出。”【词

  • 操奇斗赢

    见“操奇逐赢”。

  • 愚者千虑,或有一得

    参见:愚者千虑,必有一得见“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唐·林蕴《上宰相元衡弘靖论兵书》:“~,伏愿相公少赐采择焉。”【词语愚者千虑,或有一得】  成语:愚者千虑,或有一得汉语大词典:愚者千虑,或有一得

  • 刘郎玉斗

    《史记.高祖本纪》载:鸿门宴刘邦命张良以玉斗一双献范增,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之时,项伯拔剑对舞,使项庄未能得逞。刘邦走后,范增拔剑斩碎玉斗。后以“刘郎玉斗”指贿赂之物。宋辛弃疾《破阵子.为范南伯寿》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