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驼荆棘
铜驼:铜铸的骆驼,古时设置在宫门的外面。铜驼被荆棘遮蔽。形容亡国后的凄凉、残破景象。索靖(239-303年),字幼安,敦煌(今甘肃敦煌)人。少时超凡绝俗,与乡人汜衷等四人并入太学,时称“敦煌五龙”。晋武帝司马炎时任尚书郎。惠帝司马衷时赐爵关内侯,后平赵王伦有功迁将军,以与河间王颙交战时受伤而死。晚年时,因见朝政混乱,预知天下必将大乱,指着洛阳宫门的铜驼叹息道“将来我会在荆棘之中见到你的。”不久,西晋爆发了“八王之乱”。外族入侵,西晋灭亡。
【出典】:
《晋书》卷60《索靖传》1648页:“靖有先识远量,知天下将乱,指洛阳宫门铜驼,叹曰:‘会见汝在荆棘中耳!”’
【例句】:
宋·陆游《秋夜有感》:“中原何时定?铜驼卧荆棘。灭胡恨无人,有复不易识。” 宋·陆游《晓叹》:“未闻含桃荐宗庙,至今铜驼没荆棘。” 陆游《纵笔》其二:“云隔江淮翔翠凤,露沾荆棘没铜驼。” 宋·文天祥《满江红·代王昭仪》:“彩云散,香尘灭。铜驼恨,那堪说。” 《清史稿·庄元辰传》:“陛下试念两都黍离麦秀之悲,则居处必不安,试念孝陵、长陵铜驼荆棘之惨,则对越必不安。” 秋瑾《日人石井君索和即用原韵》诗:“铜驼已陷悲回首,汗马终惭未有功。”
其他 铜驼,铜制的骆驼,古代置于宫门。铜驼处于荆棘之中,形容战乱或亡国后的残败景象。语本《晋书·索靖传》:“靖有先识远量,知天下将乱,指洛阳宫门铜驼,叹曰:‘会见汝在荆棘中耳。’”明·李逊之《三朝野纪序》:“倘读之有兴故国故君之思,怀~之感者,吾且欲凭吊于断简残编之中,相与悲歌当经也已!”△多用于亡国之后。→栋折榱崩 ↔河清海晏 金瓯无缺。 也作“荆棘铜驼”。
【典源】《晋书·索靖传》:“ (索) 靖有先识远量,知天下将乱,指洛阳宫门铜驼,叹曰:‘会见汝在荆棘中耳!’”
【今译】 晋代索靖博通经史,有远见卓识,他预知时局不稳,国家将要发生动乱,指着洛阳宫门的铜驼慨叹说,以后将会见你卧在荆棘丛中。
【释义】 后以此典表现变乱或亡国后凄凉破败的景象; 也用以表现对时世动乱的不祥预感。
【典形】 故国铜驼、棘没铜驼、荆棘铜驼、洛阳荆棘、泣铜驼、叹铜驼、铜驼草露、铜驼恨、铜驼荆棘、铜驼哭、铜驼泪、铜驼榛棘、铜驼泣露、棘生铜驼、惆怅铜驼、梦绕铜驼、荆棘埋铜驼、铜驼泣草菅、洛邑铜驼、金马铜驼、铜兽泣、铜驼悲、铜驼事、埋铜驼、卧深棘、没荆棘。
【示例】
〔故国铜驼〕 清·沈永令 《秦中》:“旧游金谷云烟散,故国铜驼枳棘迷。”
〔棘没铜驼〕 宋·陆游《囚山》:“此生终遣英雄笑,棘没铜驼六十年。”
〔荆棘铜驼〕 宋·陆游《醉题》:“只愁又踏关河路,荆棘铜驼使我悲。”
〔洛阳荆棘〕 金·元好问《杂著》 之四:“洛阳荆棘千年后,愁绝铜驼陌上人。”
〔泣铜驼〕 唐·李商隐《曲江》:“死忆华亭闻唳鹤,老忧王室泣铜驼。”
〔叹铜驼〕 明·陈子龙《晚秋杂兴》:“列国几人存玉马,五都今复叹铜驼。”
〔铜驼草露〕 元·王逢《钱塘春感》:“文化有余戎事略,铜驼草露不胜情。”
〔铜驼恨〕 宋·文天祥《满江红·代王夫人作》:“铜驼恨,那堪说! 想男儿慷慨,嚼穿龈血。”
〔铜驼荆棘〕 宋·陆游《春游》:“自笑此生余几许,铜驼荆棘尚关情。”
〔铜驼哭〕 清·毛如瑜《赠张铁桥先生》:“耳闻沧海变桑田,长安夜听铜驼哭。”
〔铜驼榛棘〕 清·周孝学《书牧斋集后》:“铜驼榛棘话酸辛,东磵盘旋剩旧身。”
【词语铜驼荆棘】 成语:铜驼荆棘汉语词典:铜驼荆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