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釜底抽薪

釜底抽薪

源见“扬汤止沸”。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明戚元佐《议处宗藩疏》:“谚云: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叶圣陶《城中》:“这当然可以,可以。不过,根本的对付方法,还在釜底抽薪。”


偏正 釜,锅。薪,柴草。从锅底下抽掉柴火。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语本《吕氏春秋·数尽》:“夫以汤止沸,沸愈不止,去其火,则止矣。”李国文《花园街五号》:“‘啊?’丁晓想不到对方来了个~,怔住了。”△用于解决问题方面。→斩草除根赶尽杀绝 ↔扬汤止沸 抱薪救火。


解释釜:古代做饭的炊具,盛行于汉代,相当于现代的锅。薪柴火。把锅底的柴火去掉。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出处汉书·枚乘传》:“欲汤之(cānɡ,凉),一人炊之,百人扬之,无益也,不如绝薪止火而已。”

枚乘是西汉著名的文学家,江苏淮阴人,曾经做过吴王刘濞掌管诏策文书的郎中官。枚乘在刘濞发动七国叛乱前,曾上书谏阻他起兵,叛乱中,又劝谏他罢兵,吴王均不听从。后来,吴王的叛乱被平定,而枚乘也由此出名。

在谏阻吴王刘濞叛乱的奏疏中,枚乘说:“有个人害怕自己的影子,讨厌自己的脚印,但是他反倒倒退着走,这样一来脚印更加多而影子也更加明显。他不知道依傍着阴处停驻不动,就会没有影子和脚印。要想不让别人听道,不如自己不说;要想不让别人知道,不如自己不做。想让热水变凉,假如一个人在烧火加热,即使有一百个人从锅里舀起开水再倒回去,以制止水的沸滚而让它变凉,也没有用,还不如停柴止火有效果。不懂得从那根本上解决问题,而只在细枝末节处考虑,就根本没有用处。”又说:“种植和养殖这样的事情,虽然一时半会儿看不见种养的对象变高变大,但它总有变高变大的时候;积累美好的道德和品行,虽然一时半会儿看不见它的好处,但总有有用的时候;背弃信义和道理,虽然一时半会儿看不见它的坏处,但总有让您灭亡的时候。我希望大王您三思而后行,这些都是千百年都不变的道理啊。”吴王没有采纳他的意见,枚乘就离开他,去了梁国。

近义抽薪止沸

反义扬汤止沸

例句

仅用单一的治安管理手段来治理市场,是扬汤止沸;用经济手段开发市场,建立有序的经济秩序,才能起到釜底抽薪的效果。


【词语釜底抽薪】  成语:釜底抽薪汉语词典:釜底抽薪

猜你喜欢

  • 捉发

    同“吐哺握发”。三国 魏应璩《荐和模笺》:“方今海内企踵,欣慕捉发之德;山林投褐,思望旌弓之招。”晋陆云《晋故豫章内史夏府君诔》:“岂方伊类,捉发躬勤。”【词语捉发】   汉语大词典:捉发

  • 然诺重黄金

    源见“一诺千金”。形容诺言的贵重可信。唐羊士谔《乾元初严黄门自京兆少尹贬牧巴郡》诗:“光辉轻尺璧,然诺重黄金。”

  • 待伴与羞明

    宋.魏庆之《诗人玉屑》卷六“点石化金”条下引《西清诗话》(宋蔡絛撰):“王君玉谓人曰:诗家不妨间用俗语,尤见工夫。雪止未消者俗谓之待伴,尝有雪诗:‘待伴不禁鸳瓦冷,羞明常怯玉钩斜。’待伴、羞明皆俗语,

  • 泛若不系之舟

    泛:漂浮。 飘然像无所系的船只。 比喻自由而无牵挂。语出《庄子.列御寇》:“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敖游,泛若不系之舟。”汉.贾谊《鵩鸟赋》:“其生若浮兮其死若休,澹乎若深渊之静,泛乎

  • 韩寿偷香

    《世说新语.惑溺》载:晋贾充之女与韩寿私通情好,便将家中所藏珍贵异香送给他。不久,贾充发现此事,“乃取女左右婢考问,即以状对。充秘之,以女妻寿。”后“偷香”常与“窃玉”连用,喻指男女暗通私情。唐.刘禹

  • 丘壑趣

    源见“一丘一壑”。指退隐在野、放情山水的情趣。唐钱起《罢章陵令山居过中峰道者》诗之二:“丘壑趣如此,暮年始栖偃。”

  • 斧柯

    源见“执柯”。称媒人。明朱鼎《玉镜台记.议婚》:“润玉年已及笄,要觅一婿,斧柯之任,相属何如?”《好逑传》八回:“在台兄处事,毫不沾滞,固君子之用心;在我学生旁观,若不成全,亦斧柯之大罪。”【词语斧柯

  • 七纵七禽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亮在南中,所在战捷,闻孟获者为夷汉并所服,募生致之。既得,使观于营阵之间,问曰:‘此军何如?’获对曰:‘向者不知虚实,故败;今蒙赐观看营阵,若只如此

  • 箫声鹤梦

    宋.苏轼《前赤壁赋》:“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嫋嫋,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宋.苏轼《后赤壁赋》:“适有孤鹤,横江东来。……梦一道士,羽衣蹁

  • 玉山摧倒

    同“玉山倾倒”。宋王观《红芍药》词:“任玉山摧倒。沈醉且沈醉,人生似,露垂芳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