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洪范》:“曰肃,时雨若;曰乂,时旸若。”后以“雨旸时若”谓气候调和,晴雨适时。元马致远《荐福碑》二折:“雨旸时若在仁君,鼎鼐调和有大臣。”主谓 旸,出太阳;时,及时、适时;若,句末助词,无义。下
冢:坟墓。累累:多貌,重迭貌。 面对着重重迭迭的死人冢墓,人们为什么不去学道成仙? 古人希求长生不老的一种幻想。语出旧题晋.陶潜《搜神后记》卷一:“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
同“人彘之变”。《汉书.爰盎传》:“陛下所以为慎夫人,适所以祸之也。独不见‘人豕’乎?”【词语人豕】 汉语大词典:人豕
同“一叶蔽目,不见泰山”。毛泽东《论持久战》:“〔他们〕或则拿一时一地的强弱现象代替了全体中的强弱现象,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而自以为是。”见“一叶蔽目,不见泰山”。毛泽东《论持久战》27:“或则拿一时
参见:吐车茵
也作“梦呓”,梦中说话。晋代王嘉《拾遗记.吴》:吕蒙“常在孙策座上,酣醉,忽卧,于梦中诵《周易》一部,俄而惊起,众人皆问之,蒙曰:‘向梦见伏羲、周公、文王与我论世祚兴亡之事,日月贞明之道,莫不精穷极妙
见〔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词语众妙之门】 成语:众妙之门
同“安蛇足”。五代 刘兼《中春登楼》诗之二:“失手已惭蛇有足,用心休为鼠无牙。”
《世说新语.排调》:“郝隆七月七日出日中仰卧,人问其故,答曰:‘我晒书。’”《艺文类聚》卷四引《世说新语》:“郝隆,七月七日,见邻人皆曝晒衣物,隆乃仰卧出腹,云‘晒书’。”郝隆字仕治,为桓温南蛮参军,
源见“灞陵呵夜”。借指已罢官失势的人。北周庾信《奉和赵王西京路春旦》:“谁知灞陵下,犹有故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