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金华牧羊

金华牧羊

源见“叱石为羊”。谓入山学道或得道成仙。宋陈师道《徐仙书》诗之三:“金华牧羊小家子,西真攘桃何代儿?”


【典源】 晋·葛洪《神仙传·皇初平》:“皇初平者,丹溪人也。年十五,家使牧羊。有道士见其良谨,便将至金华山石室中,四十余年,不复念家。其兄初起,行山寻索初平,历年不得。后见市中有一道士,初超召问之曰:‘吾有弟名初平,因令牧羊,失之四十余年,莫知死生所在,愿道君为占之。’道士曰:‘金华山中有一牧羊儿,姓皇,字初平,是卿弟非疑。’初起闻之,即随道士去,求弟遂得,相见悲喜,语毕,问初平羊何在,曰:‘近在山东耳。’初起往视之,不见,但见白石而还。谓初平曰:‘山东无羊也。’初平曰:‘羊在耳,兄但自不见之。’初平与初起俱往看之,初平乃叱曰:‘羊起!’于是白石皆变为羊数万头。”

【今译】 仙人皇 (一作黄) 初平,十五岁在家中牧羊时,被道人领至金华山石室中修道。四十余年后,其兄初起去山中寻他,多年找寻不到,后遇到一道士告诉他初平在金华山中牧羊,初起即去找到初平,相见悲喜交集。兄问初平羊在哪,初平说:“就在山东边。”初起去看,没有羊,只见白石,回来对初平说:“山东没有羊。”初平说:“羊在那,兄长看不见罢了。”二人同去看,初平喝道:“羊起来!”只见遍山的白石马上变成几万头羊。

【释义】 后以此典指隐居山中修道,仙道变化之事; 或用以形容山间群石。

【典形】 鞭石仙人、初平期、初平羊、金华牧羊、金华仙伯、乱石似羊、牧羊金华、驱羊动石、童子驱石、问羊、寻初平、问羊到金华、初平群羊、寻羊问初平、石如群羊、慕初平、牧羊儿、金华牧羊儿。

【示例】

〔鞭石仙人〕 元·萨都拉《三衢马太守索题烂柯山》:“烂柯仙子何年去,鞭石仙人此地过。”

〔初平期〕 宋·陆游《月夕》:“更欲小徙倚,恐失初平期。”

〔初平羊〕 明·高启《煮石山房为金华叶山人赋》:“金华之石犹可食,元是旧牧初平羊。”

〔金华牧羊〕 宋·陈师道《徐仙书》之三:“金华牧羊小家子,西真攘桃何代儿。”

〔乱石似羊〕 清·黄景仁《柏井驿》:“乱石似羊空卧草,片云如鹤不栖松。”

〔牧羊金华〕 宋·黄庭坚《戏答俞清老》:“牧羊金华山,早通玉帝籍。”

〔驱羊动石〕 唐·王勃 《出境游山》:“驱羊先动石,走兔欲投巾。”

〔童子驱石〕 唐· 李端 《游终南山》:“童子闲驱石,樵夫乐看棋。”

〔问羊〕 宋·苏轼《次秦少游韵赠姚安世》:“问羊独怪初平在,牧豕应同德曜看。”

〔寻初平〕 宋·苏轼《游罗浮山》:“还须略报老同叔, 赢粮万里寻初平。”


猜你喜欢

  • 摧枯拉朽

    原作摧枯折腐。形容对方或某种事物已很腐败,极易摧毁。王莽末,上谷太守耿况遣子耿弇为使投降更始政权。南下途中,适逢王郎诈称成帝子刘子舆,起兵邯郸。耿弇随从人员以为刘子舆为汉室正统,欲就近投之。耿弇反对说

  • 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

    汲( ㄐㄧˊ jí )汲:竭力求取的样子。戚戚:伤感忧愁的样子。 不为富贵而急切追求,不为贫贱而忧虑哀伤。 形容人胸怀淡泊。语出《汉书.杨雄传上》:“清静无为,少嗜欲,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

  • 咸阳

    《战国策.秦策四》载:战国时,齐、韩、魏攻秦,昭王割三城以求和,且曰:“宁亡三城而悔,无危咸阳而悔也。”又宋陆游《跋李庄简公家书》:“〔李光〕每言秦氏(秦桧),必曰‘咸阳’。愤切慨慷,形于色辞。”南宋

  • 冯衍归里

    《后汉书.冯衍传》:“冯衍字敬通,京兆杜陵人也……帝惩西京外戚宾客,故皆以法绳之,大者抵死徙,其余至贬黜。衍由此得罪,尝自诣狱,有诏赦不问。西归故郡,闭门自保,不敢复与亲故通。”后汉冯衍因光武帝惩办西

  • 无面见江东

    指项羽惨败,深感无脸面逃回江东见父老乡亲。后以此典比喻因失败或事业不显而深感惭愧,无脸面见人;也比喻辜负亲朋前辈期望而不好意思见人;亦作自谦之语。项羽率少数残兵败将从垓下突围,败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

  • 濠濮之想

    《庄子.秋水》载,庄周曾游于濠梁之上,与朋友惠施辩论“知鱼之乐”;又曾垂钓于濮水,以龟为比喻,表示自己不愿做高贵的被藏于庙堂之上已经死去三千年的神龟标本,而宁可求得自由做“曳尾于涂中”的活龟,断然拒绝

  • 随其流而扬其波

    随从世俗,与之同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

  • 所过者化,所存者神

    化:感化。存:在。神:治理。 所经过之处,人们受到感化;所停留之地,地方得到治理。 古时形容圣君贤臣的德业。语出《孟子.尽心上》:“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岂曰小补之哉?”王引之

  • 嗜痂

    《南史.刘穆之传》:“邕(穆之孙)性嗜食疮痂,以为味似鳆鱼。尝诣孟灵休,灵休先患灸疮,痂落在床,邕取食之。灵休大惊,痂未落者,悉褫(剥下)取饴(音sì,通饲,给人吃)邕。邕去,灵休与何勖书曰:‘刘邕向

  • 名母

    《战国策.魏策三》:“宋人有学者,三年反(返)而名其母(直呼母亲名字)。其母曰:‘子学三年反,而名我者何也?’其子曰:‘吾所贤者无过尧舜,尧舜名;吾所大者无大天地,天地名。今母贤不过尧舜,母大不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