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郢书燕说

郢书燕说

比喻以讹传讹,亦喻穿凿附会,曲解原意。楚国郢都有人给燕国相国写信,因为时值晚上,灯光不亮,就对拿蜡烛的人说,举蜡烛。嘴里说着,无意中连“举烛”二字也写到信上。燕相国读后十分高兴。他说,举烛是崇尚光明的意思。所谓崇尚光明,就是要选贤任能。因而将这些话告诉了燕王。燕王很高兴,下令在全国推行,果然将燕国治理好了。韩非子认为,虽说是国家赖此而治,但这并不是郢人写信时的原意。现在的学者研究先贤著作,使用的就是郢书燕说式的方法啊!

【出典】: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而误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国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悦,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学者,多似此类。”

【例句】:

明·杨慎《升庵诗话》:“子美诗句(汝与东山李白好),正因其自号而称之耳。流俗不知妄改。近世作《大明一统志》,遂以李白入山东人物类,而引杜诗为证,近于郢书燕说矣。”


主谓 郢,春秋战国时楚国的都城;燕,古国名,这里指燕相。郢地人信中的误写,燕国人却为之作了解释。指穿凿附会,曲解原意。语出《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而误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国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悦,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学者,多似此类。”清·王琦《〈李太白全集〉序》:“自会征经引史,亦不无~之误,或失作者命意修辞之旨。”△贬义。用于比喻,对前人或他人著作的曲解。→穿凿附会 牵强附会望文生义 象文生义 以讹传讹 ↔丝毫不爽


【典源】《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郢人有遗 (wei) 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悦),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举学者多似此类。”

【今译】 楚国有人夜晚给燕国的相国写信,因烛火不明,他对拿烛的人说:“举烛。”因而在信上误写“举烛”二字。燕相得信后恍然有所悟,解释说:“举烛,即言追求开明,政治追求开明,即要选贤任能。”燕相将此意报告燕王,燕王大喜, 并按燕相的建议去做, 于是国家大治。燕国虽然大治,但这并非书信本意。现在治学的人,许多也与此相类。

【释义】 后以此典指穿凿附会,曲解原意。

【典形】 举烛、燕君书误、燕说、燕郢、郢书。

【示例】

〔举烛〕 清·黄遵宪《杂感》:“多岐道益忘,举烛乃笔误。”

〔燕君书误〕 北周·庾信《对烛赋》:“楚人缨脱尽,燕君书误多。”

〔燕说〕宋·黄庭坚《奉和文潜赠无咎》之二:“谈经用燕说,束弃诸儒传。”

〔燕郢〕 宋·韩希孟《书衣帛诗》:“不意风马牛,复及此燕郢。”

〔郢书〕 清·黄遵宪《杂感》:“燕相说郢书,越人戴章甫。”


【词语郢书燕说】  成语:郢书燕说汉语词典:郢书燕说

猜你喜欢

  • 奠生刍

    源见“生刍致祭”。指祭奠。明李东阳《闻彭侍讲敷五丧已过直沽追吊不及悼之以诗》:“欲奠生刍竟不成,匆匆一哭便长行。”

  • 驷马莫追

    同“驷马难追”。《禅真逸史》二八回:“常泰道:‘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莫追,岂有变更!’”见“驷马难追”。《禅真逸史》28回:“大丈夫一言既出,~,岂有变更!”【词语驷马莫追】  成语:驷马莫追汉语大词

  • 水置座右

    表示心如止水,知足无求。出自唐孔若思的事迹。孔若思(?-729年),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少以学行知名。一次,有人送给他几卷褚遂良的墨迹,他只留下了其中一卷。赠者对他说:“此书现在极为世人所重,价

  • 依人王粲

    源见“王粲登楼”。泛指依附他人的人。明 岑征《湘潭晚春寄耒阳胡使君》诗:“避地少陵犹寄食,依人王粲漫从军。”

  • 西门豹投巫

    战国魏文侯时西门豹为邺令,邺俗信巫,每年收敛钱财,选择民女,投于河中,为河伯娶妇。西门豹就任后,到为河伯娶妇时,故意说女子不好看,令大巫通报河伯,改期娶妇。接连将大巫及弟子三人、三老一人投入河中,使廷

  • 肉阵与烛围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下《肉阵》:“杨国忠于冬月,常选婢妾肥大者,行列于前,令遮风,盖藉人之气相暖,故谓之肉阵。”肉阵,又称为“肉屏风”。唐.冯贽《云仙杂记》卷五《烛围》引《长安后记》:“韦陟家

  • 碧海桑田

    同“沧海桑田”。元冯子振《鹦鹉曲.洞庭钓客》曲:“算人间碧海桑田,只是燕鸿来去。”

  • 婴鳞

    同“犯鳞”。宋苏轼《谢中书舍人启》:“出而从仕,有狂狷婴鳞之愚。”宋李昴英《水调歌头.寿参政徐意一》词:“鲠鲠婴鳞语,不改铁石坚。”【词语婴鳞】   汉语大词典:婴鳞

  • 黑矟将军

    矟,长矛,即槊。《释名、释兵》说:“矛长丈八尺曰矟,马上所持。”黑矟,黑色长矛。北魏将军于栗磾绰号黑矟公,后就用作大将的代称。于栗碑,字不载,代(今山西大同县)人,武艺超群,飞身马上能左右驰射。连仕北

  • 龟印

    汉卫宏《汉官旧仪补遗》卷上:“列侯印黄金龟纽,文曰印;丞相、大将军黄金印龟纽,文曰章。”谓雕成龟形印纽的印章。后遂用作官印的通称。唐司空曙《奉和张大夫酬高山人》:“豸冠亲榖弁,龟印识荷衣。”【词语龟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