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退避三舍

退避三舍

舍,古代三十里为一舍。三舍,约九十里。退避三舍,比喻对人让步,不敢与争。公元前637年,晋公子重耳流亡至楚,楚成王待以上宾之礼,公子重耳非常感激。楚成王问他,您如返国为君,将怎样回报我?公子重耳答道:“美女、绸缎、玉器、羽毛、皮革、象牙,您这里应有尽有,那些波及晋国的,都是这里所剩余的,我实在想不出来用什么报答您。”楚成王说:“即使如此,总也得有点报答吧?”公子重耳说:“如果托您的洪福,我能回到晋国为君,将来两国发生了战争,那我就先后退九十里。如果还得不到您的宽大,那么我只好和您较量一下了。”五年后,晋楚交兵于城濮时,晋文公即下令晋军后退九十里。楚军统帅成得臣,仍然向前进攻,终于发生了城濮之战。

【出典】: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及楚,楚子飨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返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橐鞬,以与君周旋。”

【例句】:

明·李开先《遵岩王参政传》:“(王)仲子生有奇资灵性……年十三四,不惟尽通举子业,而且多读人书,受学于愧虚易时中,愧虚谓当退避三舍。”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10回:“贤姪少年如此大才,我等俱要退避三舍矣。”


述补 舍,古代行军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后退九十里,比喻对人退让。语本《左传·僖公二十三年》:“重耳答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儒林外史》10回:“两公子将此书略翻了几页,称赞道:‘贤姪少年如此大才,我等俱要~矣。”※舍,不读作shě。△多用于表示不敢相争或讨厌接触。→望而却步↔长驱直入 一往无前


解释舍:古代行军的里程单位,三十里为一舍。指后退九十里。比喻对人让步,不与对方较量高低,或表示回避。

出处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春秋时期,晋献公宠爱骊姬,骊姬打算另立她的儿子为太子,于是害死太子申生,逼得公子重耳出逃国外。

公元前637年,重耳逃到楚国,得到楚成王的款待。一次,楚成王问重耳:“公子您假如返回晋国,用什么来报答我?”重耳回答说:“假如能够借助您的福气,得以返回晋国,那么以后如果晋、楚兴兵交战,我将后退九十里避让您。假如这样还不能获得您的谅解,那么我再与您周旋。”楚国大将子玉请楚王杀掉他,楚王说:“重耳志向宽广而勤俭,温文尔雅且彬彬有礼,跟从他的人都恭敬宽厚,忠勇有力。以后振兴晋国的应该就是他了。老天将要扶助他,谁还能够废弃他呢。违背天意一定会有大的灾难。”于是把他护送到了秦国。重耳得到秦国帮助,五年之后返回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晋文公。

后来晋楚城濮之战,晋军果然实现诺言,后退三舍以避让楚军。楚军将领子玉认为正可趁晋军的避让而进军攻击,没想到晋军早有防备。城濮之战最终以楚军大败而结束。

例句

她太泼辣,许多人见了她都要退避三舍。


【词语退避三舍】  成语:退避三舍汉语词典:退避三舍

猜你喜欢

  • 群麋鹿

    源见“麋鹿群”。指隐居避世。唐吴融《绵竹山西四十韵》:“然后恣逍遥,独往群麋鹿。”

  • 雪衣娘

    《事文类聚》后集卷四十引唐.郑处诲《明皇杂录》:“天宝中,岭南献白鹦鹉。养之宫中,岁久颇聪慧,洞晓言词,上及贵妃皆呼‘雪衣女’。……上每与贵妃及诸王博戏,上稍不胜,左右呼‘雪衣娘’,必入局中鼓舞,以乱

  • 狗彘不食其余

    同“狗猪不食其余”。梁启超《收回干线铁路问题》:“其由舞弊者,则经办之人诚狗彘不食其余,人人皆得诛之。”【词语狗彘不食其余】  成语:狗彘不食其余汉语大词典:狗彘不食其余

  • 监河

    同“监河侯”。清 朱奕恂《秋日杂感》诗:“监河赊许供江水,营室虚偿贷聘钱。”【词语监河】   汉语大词典:监河

  • 北窗人

    同“北窗叟”。唐 周贺《赠皎然上人》诗:“竹庭瓶水新,深称北窗人。”

  • 新丰旧雨

    源见“新丰客”、“旧雨今雨”。指困于羁旅的老朋友。宋张炎《台城路.寄姚江太白山人陈文卿》词:“太白闲云,新丰旧雨,多少英游消歇。”

  • 凤德

    源见“接舆歌凤”。指贤者的德行名望。唐司空图《成均讽》:“雉门灾起,谁惩燕女之荒;凤德日衰,无救关雎之乱。”清曹寅《移竹东轩和高竹窗学士来韵》:“身无凤德难谐俗,日对云心与逝波。”【词语凤德】   汉

  • 浑噩

    同“浑浑噩噩”。元袁桷《善之佥事兄南归述怀百韵》:“约制如竟宁,浑噩回正始。”【词语浑噩】   汉语大词典:浑噩

  • 一割

    源见“铅刀一割”。比喻行使一次或负责一次。《梁书.孔休源传》:“臣以庸鄙,曲荷恩遇,方揣丹诚,效其一割。”明梅鼎祚《玉合记.赠处》:“陆则破驷,水则歼蛟,能忘一割之司,久作双函之秘。”【词语一割】  

  • 众寡难敌

    见“寡不敌众”。戚其章《甲午战争史》7章:“(日军)哨兵知~,以信号求援。”【词语众寡难敌】  成语:众寡难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