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读书三余

读书三余

古人所谓读书应当利用的三种余暇时间:即冬天、夜晚和阴雨天。《三国志.魏志.王肃传》,裴松之注引《魏略》曰:“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参见“三余”条。


其他 读书应当利用冬天、夜晚、阴雨天三种暇余的时间。语本《三国志·魏书·王朗传附王肃传》注引《魏略》:“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例]他能~,学问大进。△用于读书方面。


【词语读书三余】  成语:读书三余汉语词典:读书三余

猜你喜欢

  • 横楫

    源见“中流击楫”。表示立志报国、誓死收复失地的壮烈气概。明陈子龙《伤春》诗之五:“祖逖思横楫,逢萌忆挂冠。”

  • 怨歌齐女

    源见“齐蝉”。指苦苦鸣叫的蝉。清周济《浪淘沙》词:“落日倚孤篷,归棹匆匆,怨歌齐女绿杨中。”

  • 运掌

    《孟子.公孙丑上》:“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后以“运掌”比喻容易。明朱有燉《义勇辞金》一折:“凭着俺,取群雄,如运掌。”【词语运掌】   汉语大词典:运掌

  • 整冠纳履

    源见“瓜田李下”。比喻易招惹嫌疑的行动。《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嘉祐四年》:“此所谓蹊田夺牛,岂得谓无过!而整冠纳履,当避嫌疑者也。”并列 比喻容易招致嫌疑的行为。语本《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七·君子行》:“

  • 吐哺捉发

    同“吐哺握发”。唐韩愈《后廿九日复上书》:“今虽不能如周公吐哺捉发,亦宜引而进之,察其所以而去就之,不宜默默而已也。”见“吐哺握发”。唐·韩愈《后廿九日复上书》:“今虽不能如周公~,亦宜引而进之,察其

  • 兴丞相叹

    秦丞相李斯见两种处境不同的鼠因而感叹的故事。《史记.李斯列传》:“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

  • 徙橘

    源见“橘化为枳”。喻指离开故土。唐骆宾王《晚泊江镇》诗:“转蓬惊别绪,徙橘怆离忧。”

  • 许历谏军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秦伐韩,军于阏与。……王乃令赵奢将,救之。兵去邯郸三十里,而令军中曰:‘有以军事谏者死。’……军士许历请以军事谏,赵奢曰:‘内之。’许历曰:‘秦人

  • 绮琴化洽

    源见“鸣琴化治”。称颂地方官善于治理政事。唐骆宾王《过故宋》诗:“绮琴朝化洽,祥石夜论空。”

  • 陶家菊

    源见“东篱菊”。陶潜爱菊,后因以“陶家菊”指秋菊,常借以咏隐居傲世之情。《花月痕》第五曰:“再看底下两句是:孤芳自赏陶家菊,一院秋心梦不成。”【词语陶家菊】   汉语大词典:陶家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