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西河筑馆

西河筑馆

左传.昭公十三年》载称,春秋时,晋国与齐、宋、卫、郑、曹、邾、莒等国会盟于平丘(地在今河南省封丘县东南四十里)。晋人听信邾、莒的控诉(《左传.昭公十年》载:秋七月,鲁季平子伐莒取郠)不让鲁国参与订盟,并且虏去了秀孙如意(即鲁国大夫季平子),把他扣留在晋国。鲁国大夫子服惠伯(名子服椒,又名湫jiǎo又音qiū)通过中行穆子(即春秋时晋荀吴,晋平公时为大夫,谥穆)告语韩宣子(即春秋韩起,晋悼公时为卿,韩厥之子,谥宣子),批评晋国不应亲近邾、莒小国,却把鲁国推给齐、楚,认为这对晋国是没有好处的。于是韩宣子决定释放季孙如意。但是,子服惠伯却借机要晋与鲁订盟之后,再堂皇地释放季平子,不同意悄悄放回来就算了事。而韩宣子却认为那样做就等于承认晋国俘虏季平子的做法是错误的,于是采纳叔向(春秋时晋人羊舌肸,一名叔肸,字叔向,肸,音xī)的意见,派晋大夫叔鲋(即羊舌鲋,又名叔鱼)去说服季平子,请他立即答应回到鲁国去。

“叔鱼见季孙,曰:‘……鲋也闻诸吏,将为子除馆于西河(除,修治;馆,馆舍;西河地在今陕西大荔、华阴一带,一说在山西离石。这句是说把你将迁押到更远的地方。这是威吓),其若之何?’且泣(假作真情,更使平子信其诚)。平子惧,先归。”

这件事说的是:春秋时,晋国利用平丘之盟,俘虏了鲁国的季孙如意。后韩宣子采纳了中行穆子转达的鲁大夫的意见,准备与鲁和解,但又不打算在晋、鲁订盟后,再堂皇地释放季平子;故派叔鱼去欺蒙恫吓季平子,假说晋要在“西河筑馆”,将把他迁押到更远的地方去。平子因惧怕而上了当,先行回到鲁国,使晋国达到了目的。

后因以“西河筑馆”的典故,用指劝降或指投降。宋宇文虚中《在金日时作.遥夜沉沉满幕霜》诗:“传闻已筑西河馆,自许能肥北海羊。”意在表示决不接受金人的欺诈劝降,自信能像汉苏武出使匈奴一样,守节不屈。


猜你喜欢

  • 幽谷迁乔

    源见“出谷迁乔”。喻地位高升。晋桓温《荐谯元彦表》:“中华有顾瞻之哀,幽谷无迁乔之望。”

  •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

    苟:马马虎虎。 意谓君子对于说话措词,一定做到严肃认真,一丝不苟。语出《论语.子路》:“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汉.董仲舒《春秋繁露.深察名号》:“《春秋》辨物

  • 鬼子敢尔

    意为鬼魅般的人竟敢如此。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卢志于众坐问陆士衡:‘陆逊、陆抗是君何物?’答曰:‘如卿于卢毓、卢珽。’士龙失色。既出户谓兄曰:‘何至如此,彼容不相知也。’士衡正色曰:‘我父

  • 投签

    《陈书.世祖纪》:“每鸡人伺漏,传更签于殿中,乃敕送者必投签于阶石之上,令枪然有声,云‘吾虽眠,亦令惊觉也’。”后因以“投签”谓帝王勤于政事。宋王禹偁《园陵犬赋》:“见观书于乙夜,听求衣于未曙;既无吠

  • 归飞

    《诗.小雅.小弁》:“弁彼鸒斯,归飞提提。民莫不榖,我独于罹。”《诗经》中写道:快乐的鸒(yū)鸟啊,从从容容飞回巢里。人人都过得很好,唯独我处于忧伤之中。全诗以鸟兽享自然之乐对比自己忧郁之心。后因用

  • 秦世客

    源见“桃花源”。指秦时避乱移居桃源之人。借指遁世隐居之人。唐戴叔伦《桂阳北岭偶过野人所居聊书即事呈王永州邕李道州圻》诗:“乍疑秦世客,渐识楚人言。不记逃乡里,居然长子孙。”

  • 吹箫散楚

    源见“四面楚歌”。吹奏楚歌多用箫、笛,因以“吹箫散楚”谓瓦解敌军。张震《英明的预见,正确的战役方针》:“有一处阵地上,还采用‘吹箫散楚’的办法,组织火线音乐队,在风雪怒吼的黑夜里,向敌人演奏《白毛女》

  • 双鲤书

    源见“鱼传尺素”。指书信。宋晁补之《斗百草》词:“双鲤书来,大刀诗意,纵章台,青青似昔。重寻事,前度刘郎转愁寂。”

  • 化鹤去山林

    源见“辽东鹤”。喻弃官隐居。宋辛弃疾《最高楼.送丁怀忠》词:“是梦他松后追轩冕,是化为鹤后去山林。”

  • 侣鹤猿

    源见“北山移文”。与猿鹤为侣。谓隐居。宋苏辙《次韵子瞻广陵会三同舍》之二:“南方固乡党,谪宦侣鹤猿。”